林書帆
被忽略的郊山外來種植物|當園藝植物悄悄攻占
走在郊山公園的步道上,綠意盎然的植物點綴著花朵,看起來賞心悅目,但你知道嗎?它們之中其實有不少是外來種,可能對原生植物帶來負面的影響…
【島在現場】台灣野山羊穿孔疥癬蟎疫情擴散中
1月17日,屏科大研究人員收到民眾通報,西寶聚落出現一隻感染疥癬蟎的山羊,立即前往當地,希望能採集活體野山羊的血清樣本,並測試牠對治療的反應,可惜研究人員抵達時山羊已經死亡......
【島在現場】綠島、東北角、宜蘭大里海岸遭重油污染|2023.12.15
今天上午頂著烈日,宜蘭縣環保局人員和荒野保護協會志工正在賣力清除油污,黏稠的重油黏附在礁岩上,清除人員用吸油棉一點一滴的擦拭,海保署的委外廠商用高壓水柱沖刷油污,再用攔油索包覆,擔心東北季風到來,會加速油污的擴散,大家齊心一志加快動作,希望能在三到五天的時間清除完畢。 不過有別以往漏油時,明顯已知污染源在何處,可以有效防堵,這一次的油污不知污染源從何而來,當清除完畢之後,...
城市裡的野鄰居:白鼻心
剛落成的嶄新大樓上,有隻乍看像貓的生物在圍欄上飛簷走壁,仔細一看,尾巴似乎比一般的貓還要長;夜深人靜時,天花板上傳來乒乒乓乓的聲音,令人懷疑是不是老鼠打架?近年有一種野生動物逐漸適應都市環境,牠們不只是偶然路過,而是已經在城市裡安家落戶,這個現象背後有什麼含意?又帶來哪些課題?
城市裡的野鄰居:我們身邊的猛禽
高聳的大樓,繁忙的道路,都會區看似離自然很遙遠,其實不然。「我們日常生活中看到的都是房子跟人,因此忽略了都市生態系已經存在於我們的環境裡。」台灣猛禽研究會祕書長蔡岱樺說道。
【島在現場】為野生動物而走|2023.10.29
高喊「野生動物正告急!犬貓有家不遊蕩!」、「野小孩快樂比鄰,毛小孩享福家庭!」口號,今日(10/29)下午,大約四千位生態團體成員、以及民眾來到立法院周邊,參與第一屆「為野生動物而走」遊行,並表達三大訴求: 一、落實源頭管理,杜絕犬貓過度繁殖、遊蕩在外。 二、以具科學客觀性的檢核方式,設定遊蕩犬貓減量期程。 三、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公部門環境教育,應強化保育與動物福利觀念。 發起本次活動的「...
失落的櫟林王國|台東安朔殼斗科植物的消失警訊
台灣有百分之六十的面積,覆蓋著森林,有生長在高海拔的針葉樹,也有低海拔闊葉林,殼斗科植物就是其中代表樹種之一。以殼斗科為主的森林,被稱為櫟林,大多分布低海拔地區,農業開墾與造林,已經所剩無幾。在台東達仁,有一片曾經遭受人為干擾的殼斗科森林,難得逐漸恢復成原始林樣貌,然而這片最後的櫟林,也面臨消失的危機……
飯島氏銀鮈的命運與機會|為保育類淡水魚續命
台灣有三種一級保育類淡水魚,生活在高山的櫻花鉤吻鮭,經過多年復育,數量已達到一萬多尾,然而,生活在淺山到平地溪流的巴氏銀鮈及飯島氏銀鮈,由於棲地與人類生活環境高度重疊,極易受到人為干擾,研究也相對不足。究竟牠們面臨什麼樣的威脅,我們又該如何讓牠們繼續悠游在台灣的溪流中?
登革熱疫情再起|一場人類與病媒蚊的戰爭
寧靜的住宅區響起嘈雜的馬達聲,醒目的紅布條提醒居民,登革熱再次來襲。截至2023年九月初,全台確診病例已超過三千五百例,是2015年以來最嚴重的疫情,面對這個難纏的蚊媒疾病,我們將面臨哪些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