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啟稜

親愛的蟲房客|家中最親密的陌生室友

2021-04-19

你家也有蟲蟲嗎?因此感到困擾嗎?不少人會因為家裡出現蟲蟲,感到恐懼和憂慮,甚至影響生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副研究員詹美鈴說,「當你了解牠,才有辦法防治牠,用家裡的蟲來健檢你的家。」詹美鈴的研究團隊,運用公民科學家的概念,邀請民眾採集自己家的昆蟲樣本,並提供相關資訊,他們架設網站,建構完整的資料庫,教大家認識最親密的陌生室友們。  

異形又來了│台灣河川生態陷危機

2021-04-12

台中霧峰地區疑似有新興異形魚入侵,漁業署委請清華大學曾晴賢教授團隊,前往勘查。研究助理張瑞宗表示:「我們要來知道野外環境中,外來種與原生種的比例,確認入侵狀況。」目前確認在霧峰的阿罩霧水圳中,有大鬍子異形魚的入侵現象,團隊分別在水圳的上中下游段進行調查,在一百公尺的河段中,捕捉到的魚類,有一半是外來入侵者:大鬍子異形魚。  

海角垃園|崩落的濱海垃圾場

2021-03-22

1990年代以前,台灣的垃圾都是送到郊區掩埋場,直到現在,全國營運中的掩埋場有106座,已經封閉停用的掩埋場達281座,其中有94座是位在河岸或海濱。這些掩埋場過去常在海岸侵蝕、海水掏刷下,垃圾裸露崩塌,污染海洋,如今,這些海角垃園的狀況如何呢?  

在台灣遇見東南亞植物|跟著胖胖樹逛東協市場

2021-03-22

走進台北植物園,綠意盎然,樹木高聳,彷彿野地裡的森林。日治時期,這裡是台灣總督府殖產局附屬苗圃,1921年植物園成立,開始蒐集各地植物。現在已經蒐集了多達二千多種植物,其中有許多是來自東南亞國家的熱帶植物,像香料常見的薑科植物,或棕櫚科的扇椰子,都是來自東南亞的代表性植物。  

尋找鎢鋼球│碧潭吊橋安穩搖擺的秘密

2021-03-15

新店溪,其實是台北盆地發展的重要源頭。怎麼說呢?開水圳灌溉、引水發電,都是從新店溪開始,甚至,台灣人自己設計、興建,可行汽車的第一座現代橋梁-碧潭吊橋,也在新店溪。  

難道 就只為了給碧潭吊橋好看?│灣潭重劃區的開發爭議

2021-03-15

台北碧潭吊橋上游一點點,新店老街區的對岸,新店溪沖積出一片寬敞的河階地,灣潭。這裡橫過新店溪到新店老街,有個全台灣碩果僅存的擺渡,新店渡。從空中俯瞰,一片綠意。幾十年前,從台北市區要到烏來溫泉,都要坐船到灣潭,越過灣潭,再坐一次船,然後沿著河岸往上游到烏來。  

掩埋場來了|龍昇村民反坤輿掩埋場進駐

2021-03-01

苗栗縣造橋鄉龍昇村,平時是個安靜的小村落,農民們各自埋首田園裡,蘿蔔、地瓜、南瓜、白菜、茼蒿…隨著季節輪替,農民種植多樣的蔬菜瓜果。農田散布在丘陵間,附近的森林,是石虎、穿山甲、野兔的棲息地,保留著原始豐富的淺山生態。  

伏膜大作戰|農業塑膠膜的黑色大山

2021-02-22

無論在地勢平坦的台南市關廟區,或是群山環繞的苗栗縣大湖鄉,走進農地都不難發現,黑色的農業塑膠膜,早已成為農民們的好朋友。但這些塑膠膜使用過後,又該怎麼妥善處置?  

草山牛之死|陽明山野化水牛帶來哪些省思?

2021-02-08

2020年12月8日,一隻小牛倒臥在擎天崗的牛棚外,牠前一天傍晚被研究人員發現時,就已經失去呼吸心跳。這是2020年,在陽明山發生的第16起水牛死亡事件,面對牛隻接連死亡卻原因不明,動保單位封鎖現場,並將遺體解剖採驗,希望釐清死因。  

綠鬣蜥事件簿|外來生態悲歌

2021-01-25

抱著寵物綠鬣蜥的飼主,溫柔撫摸、輕聲細語地與牠說話。一般人望之生懼的綠鬣蜥,卻是阿媽口中聰明懂事的阿龍。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