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蟲房客|家中最親密的陌生室友

採訪/撰稿 陳淯茜 劉啟稜
攝影/剪輯 劉啟稜

你家也有蟲蟲嗎?因此感到困擾嗎?不少人會因為家裡出現蟲蟲,感到恐懼和憂慮,甚至影響生活。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副研究員詹美鈴說,「當你了解牠,才有辦法防治牠,用家裡的蟲來健檢你的家。」詹美鈴的研究團隊,運用公民科學家的概念,邀請民眾採集自己家的昆蟲樣本,並提供相關資訊,他們架設網站,建構完整的資料庫,教大家認識最親密的陌生室友們。

一般家裡如果出現小昆蟲,大家習慣性就是拿殺蟲劑來消滅牠們,但往往成效不彰,過幾天又會出現,詹美鈴說,只要瞭解昆蟲們的生活習性,就可以輕鬆減少牠們出現的機會。

研究人員收集衣蛾標本

像是蛾蚋,喜歡潮濕環境,只要減少水源、保持乾燥,就會自然消失。研究團隊還在2019年做了一個衣魚大徵集,透過民眾提供的樣本,發現牠們的尾毛、身體顏色跟形狀都有所不同。喜歡在衣服堆裡的,可能是大和衣魚,在潮濕地面出現的,可能是灰衣魚。

民眾寄來的衣魚標本

徵集中,往往會有驚人發現,詹美鈴拿出一本古書,上面滿目瘡痍的洞,都是一種叫做「檔案竊蠹」的蟲類所吃,這本書中,我們不只可以看到檔案竊蠹的成蟲、幼蟲,甚至還有蟎和書蝨,一個完整生態系,就在小小的一本書當中。

仔細看看家中儲物櫃,不難發現這些小昆蟲的足跡,有喜歡吃甜的,喜歡吃木頭的,甚至是喜歡吃麵粉類的。那麼我們最熟悉的蟑螂,又喜歡生活什麼環境呢?研究人員打開不常使用的櫃子,撲鼻而來的味道,可能就是蟑螂的味道,簡單翻找一下,很容易在抹布、購物袋、塑膠袋等物品上,看到卵鞘,牠們喜歡在有纖維質的物品上產卵。有民眾會用洗衣粉加糖引誘蟑螂並殺死牠們,詹美鈴來到民眾家裡查看,提醒大家環境與這些昆蟲的出現,脫離不了關係。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的「Let's探索家中昆蟲計畫」,就以衣蛾作為指標物種,透過民眾的徵集,一同來瞭解衣蛾的生活習性。研究人員將寄來的衣蛾巢,每隻都做拍照測量及記錄。用顯微鏡觀察牠們的行為,發現牠們會就地取材做巢,混著纖維質或小石子的巢,形狀呈現梭子狀,讓幼蟲可以在巢裡直接迴轉,換個方向繼續前進。詹美鈴期待大家可以好好認識家中昆蟲,不要太害怕牠們,試著接受、探索、研究牠們。

衣蛾照片提供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地點
集數
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