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宗

微棲地補破網|為受傷土地縫合傷痕

2022-07-18

綠野山坡的開墾、埤塘生態的消失、鹽田濕地的破壞,台灣許多國土面臨開發,危害生物棲地。不同的環保團體,在開發土地上推動微棲地修復,進行生態補破網的工作,希望能減少傷害,創造新生機。

東大溪回春記|臭水溝如何變回自然溪流?

2022-06-20

政府透過前瞻計畫,不斷推動河溪整治,但是一些案例卻發生越整治越人工的問題。台中東大溪,在政府、學校、社區共同努力,希望還給東大溪自然樣貌。

【島在現場】臺南市七股區漁電共生環境與社會檢核意見徵詢會|2022.6.1

2022-06-01

政府為了達到太陽光電20GW的目標,農漁業光電共生也成為推動重點,但在設址的過程,經常聽到能源發展與養殖漁民的生計、候鳥生態等衝突傳出,台南七股就是其中案例。 為化解彼此爭議,能源局委託工研院執行的「臺南市七股區漁電共生環境與社會檢核意見徵詢會」,要來收集民眾意見,今天(6/1)下午在七股區中寮社區活動中心舉行。不少當地漁民,以及關心能源轉型的團體都出席表達。 七股沿海土地資源保護協會、...

綠能產業園區的移樹爭議|鄰近有機牧場的擔憂

2022-05-30

台南市仁德區港墘農場,種著三萬棵樹木,因為產業園區開發,面臨破壞危機。一群人分工合作進行搶救,希望社會看見樹林的生態,以及對於城市的價值。

老教堂新保存|繼續守護居民到下個世代

2022-05-23

台灣許多歷史悠久的教堂、教會,在年久失修後,陸續發生拆除重建事件,文化團體不斷呼籲搶救,希望為老教堂找到保存方式。

守護嘉醫百年文化|留下現代醫學進入台灣的歷史見證

2022-05-02

現代醫學進入台灣約有一百多年歷史,許多老醫院保留歷史記憶。在嘉義朴子,目前有三處醫療空間,已經保存或是等待搶救,台灣獨特的醫療歷史文化建築群,見證仁心救人的醫學故事。

為鳥類造個家|人工巢箱保育計畫

2022-04-18

鳥類因為城市開發、環境破壞等原因,沒有適合的地方築巢,影響繁殖,造成生存危機。如何挑選適當的地方,幫助鳥類造個新家,成為生態保育的新工作。

狂飆的代價|全台沙灘車亂象如何管理?

2022-04-04

屏東沿海的觀光海灘,除了衝浪、香蕉船、橡皮艇等水上遊憩活動,還有一項熱門選擇,沙灘車。沙灘車又稱為全地形車,從山坡飆山、沙丘飆沙、海邊兜風到河邊溯溪,都有人經營,深受許多大人和小孩喜愛,卻也衍生出許多問題。

五十二甲濕地的未來|保育利用計畫的難題

2022-04-04

宜蘭農業平原上,違法農舍開發,五十二甲濕地低窪易淹的特性,成為少數保持自然完整的農業地景,但是在未來保育利用計畫上,卻充滿艱辛。

濱溪帶不見了 大湖溪|河流、生物、濱溪帶的生態系

2022-03-28

綿延的綠草坡、通直的河道,這是蘭陽平原大部分河流的樣貌。在宜蘭員山鄉,有一段溪流,很不一樣。水岸兩旁是層次豐富的濱溪帶,植物往水域延伸,彷彿綠色隧道。從空中看,一條美麗綠帶在蘭陽平原蜿蜒。但是2022年2月,宜蘭惜溪聯盟與台灣河溪網的成員發現,大湖溪,有一段濱溪帶不見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