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宗
B咖教授的實驗餐廳|從米Pizza教學生認識有機農業
東華大學教授宋秉明,被學生封為B咖教授,他笑著說:「我覺得很好啊!」,開餐廳以來,最有成就感的就是行銷B級品。開餐廳怎麼跟教育扯上邊,另類的實驗計畫,在校園裡悄悄展開…
當華光散盡:夷平式的居住正義?
中正紀念堂旁,一處看似雜亂的違章建築,零落中有其秩序,和周遭大樓相比,華光地區的存在,顯得格格不入。走在巷弄間,很難想像,它身處繁華的台北市中心,瞭解它背後的故事和歷史脈絡後,才發現,華光社區擁有的,是台北市發展史的縮影,也是城鄉移民史的見證,隨著法務部強制拆除地上物,九月底要淨空交給財政部國有財產署,違建戶持續抗爭,華光社區的故事,會怎樣說下去?
【核電爭議】非核不可?|台灣適合發展核電嗎?
每年冬天,烏魚游過雙溪河口來到這裡,養活世世代代的新北貢寮漁民。1980年,行政院宣佈要在貢寮興建核四廠,引發居民抗爭,因為核二廠興建之後,排水口附近,出現了秘雕魚。
紅豆的滋味|萬丹紅豆農在用藥與友善耕作的抉擇
說起傳統甜食,紅豆內餡是少不了的角色,四十年代起,台灣開始種植紅豆,產地集中在高屏地區,以內銷為主,每年生產大約12,000噸。因為紅豆的市場規模小,價格容易受到中盤商操控,農人為了求取利潤,擴大種植面積,然而機械採收卻面臨落葉時間不一致的問題。2011年,農委會開放巴拉刈作為落葉劑使用,這個決定,將對台灣農村造成什麼影響?
樂生願:山坡蓋機廠興建背後的挑戰與反思
長年支持樂生保留的聲援者,提著一袋又一袋的泥土,走向捷運機廠上方的空橋。像精衛填海寓言中的小小飛燕,明知希望微薄,仍然想努力填平新莊捷運機廠。2007年,樂生保留聲援者曾經高喊「捷運機廠和樂生可以共存」,為什麼現在,他們要填平機廠?樂生爭議,長達九年,究竟,如何落幕?
高屏大湖井水犯河水|系出同源的地面水與地下水
十年來,政府只要說到高屏大湖,農民就抗議。無論是立法院、環保署,還是村子裡的大廟前,農民都挺身出來呼口號。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枯水期的高屏大湖,很可能會搶到農民的命脈-地下水…
HOLA祕魯-傳統作物新航路
在廣闊浩瀚的熱帶雨林,這棵高大雄偉的樹,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巴西堅果樹。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巨人,最高可以生長到五六十公尺高,差不多是二十層樓高。而這次的故事就要從它說起…
輻射屋20年|住戶的健康風險
民國81年,媒體披露民生別墅的鋼筋,遭受鈷60輻射污染,王玉麟家中測到每小時120微西弗的輻射劑量,是背景值的1000多倍。 輻射屋住戶 輻射污染的健康風險 王玉麟一家住在這間輻射屋長達八年,相當於照了580張的胸部X光,這在民生別墅中還不算是很高的。推算起來,民生別墅輻射屋居民,當年的暴露量大約在80毫西弗到1230毫西弗之間,是ICRP對一般民眾每年限制劑量的80到1230倍。...
從自然到保護區:黃蝶翠谷是否該設立自然保護區?
緣起 自然,是什麼? 是小鳥高歌的地方,是毛毛蟲睡覺的眠床,是很多小花小草和大樹的家。 是森林、是溼地、是稻田、是海洋,是文人雅士筆下的文章、眼裡的畫! 是矮房、是大廈,是健行步道,還是一再變成遊樂區讓人開發? 如果政府畫出一條線,是不是真的可以保護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