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宗
輻射屋20年|住戶的健康風險
民國81年,媒體披露民生別墅的鋼筋,遭受鈷60輻射污染,王玉麟家中測到每小時120微西弗的輻射劑量,是背景值的1000多倍。 輻射屋住戶 輻射污染的健康風險 王玉麟一家住在這間輻射屋長達八年,相當於照了580張的胸部X光,這在民生別墅中還不算是很高的。推算起來,民生別墅輻射屋居民,當年的暴露量大約在80毫西弗到1230毫西弗之間,是ICRP對一般民眾每年限制劑量的80到1230倍。...
從自然到保護區:黃蝶翠谷是否該設立自然保護區?
緣起 自然,是什麼? 是小鳥高歌的地方,是毛毛蟲睡覺的眠床,是很多小花小草和大樹的家。 是森林、是溼地、是稻田、是海洋,是文人雅士筆下的文章、眼裡的畫! 是矮房、是大廈,是健行步道,還是一再變成遊樂區讓人開發? 如果政府畫出一條線,是不是真的可以保護它?
南島不靠海|墾丁社頂部落生態旅遊
穿上雨鞋、拿起拐杖,大家興高采烈整裝待發,準備要進入熱帶森林,探訪大自然的奧祕。在台灣,說到生態旅遊,第一個讓人想到的,就是屏東墾丁的社頂部落。這裡的社頂自然公園,可以說是越夜越美麗,一到晚上,小動物和小昆蟲們,紛紛跑出來活動筋骨、飽餐一頓。
【610豪雨】果傷土殤心慌慌|看不見的農損
梅雨鋒面和泰利颱風,接連在兩周內侵襲台灣,造成的農業損失合計九億元。可是,還有許多看不到的損失,正提醒著我們,農業的未來在災難之中,岌岌可危…
城市裡的樹木哀歌|錯誤修剪會帶來哪些傷害?
這是否是你常常見到的景象?有一天你走出家門,發現路旁的樹木全部被斷手斷腳,失去了原本茂密的枝葉,猶如一根根沒有葉子的電線桿。或許你也常見到另一種景象,一批批的樹木成為都市的新移民,卻總是撐不了幾個月,就又被另一些樹取代。如果城市裡的樹會歌唱,它是歡唱?還是哀嚎?
與工業區做鄰居|東海大學的公民行動
「1980年之後出生的小孩,沒有呼吸過一口乾淨的空氣」,聽到學者說出這句話,感到相當震撼,因為「呼吸」是我們每分每秒、時時刻刻,都要做的事,目前在台灣,氣喘兒的比例卻是一直升高,得到肺腺癌的人數也不斷增加,於是各地受到臭氣所苦的居民,憤而走上街頭,像台中東海大學的師生,忍受異味空氣至少七年以上,大學生為了爭「呼吸權」,透過公聽會和政府對話,但是問題依舊沒有解決,他們只好舉辦連署活動、甚至走上街頭抗議,為了瞭解真相,我們開始紀錄這場公民行動。
猴不教 誰之過|餵食獼猴加劇人猴衝突
來到高雄市柴山,很多熱心民眾都會提醒你,要小心猴子搶東西,柴山獼猴的負面形象,似乎已經深植人心,為什麼會這樣?我們試圖找出人猴關係變遷的脈絡,尋求解決方案。2011年12月6日,柴山正式升格為壽山國家自然公園,正好讓許多人重新思索柴山的獼猴問題,重新找回人與猴之間的那條界線。
田邊一朵雲|台灣棉的故事
你知道嗎?我們身上穿的衣服,都來自一朵朵小小的白色棉花。在台灣,已經很少有人種植棉花,不過早期在中南部,曾有種植棉花的紀錄,隨著WTO開放棉花進口,外來棉花價格低廉,讓台灣的棉花農業,很快地走入歷史。現在,有人開始在雲林虎尾,種植有機棉花,想要藉著棉花,重新連結當地記憶,替產業和社區,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