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2024世界環境日|修復土地,沙漠化和乾旱
2024年的世界環境日,主題定為:「修復土地,沙漠化和乾旱」,提醒大眾水資源的重要性。台灣雖然四面環海,但山高水急,水資源難以自然留存,而各項開發與污染,也加速惡化水資源的處境。根據氣候變遷災害風險調適平台資料,台灣近六十年的年降雨雖互有增減,但豐水年與枯水年差距逐漸加大,且枯水年次數有增加跡象....
【大旱之下】南台灣的渴盼|不再只是看老天臉色
南部已經六百多天,沒有下過大雨,旱象嚴峻之下,全台農損截至四月底已超過五億元。這場南部地區比百年大旱還要旱的狀況,台灣農民該怎麼因應呢?
【大旱之下】越來越難喝到一口茶|氣候變遷下的茶滋味
蜿蜒的產業道路,一輛小貨車載著橘色大水桶,這是雲林縣古坑鄉樟湖村的茶農賴豐武,正要載水上山澆灌。一起前往的樟湖村長廖永樹說,「做茶四十年,沒遇過這種情形。」
直擊雲林古坑乾旱現場|feat.廖永樹 雲林古坑樟湖村村長|大旱時代系列之一|公視我們的島 Podcast
提到雲林古坑,你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呢?許多人可能想到咖啡,但是今年的古坑咖啡有點慘...
埤塘水 怎麼用?│能否成為乾旱時的救命水
2020年11月開始,台灣西部拉起缺水警報。原本期待五月能像往常一樣降下甘霖,沒想到梅雨姍姍來遲。眼看梅雨季雨量不樂觀,桃園從5月21日起,進入減量供水的橙燈,新竹地區也可能從6月1日起,進入供五停二的紅燈。
【缺水乾旱】科技造水,解企業渴|乾旱時的救命水 發展再生水
「台灣不缺水,但是易缺水。一年900億噸的雨量,有80%下在五到十月之間。」水利署副署長王藝峰說。當工業用再生水技術越來越成熟,這項新興水資源,如何化身城市小水庫,在乾旱時,成為產業救命水?
【缺水乾旱】枯旱之城-農田裡的憂慮
2020年11月,時序進入立冬,也是二期稻作收割的時節,但是桃竹苗的農民臉上,沒有豐收的喜悅。因為台灣今年遭逢1964年以來,第一次夏季完全沒有颱風過境的狀況。從6月到11月,全台降雨量只有氣候平均值的六成,石門、寶山等水庫的蓄水量,也來到同期最低點。根據水利署的數據,以往到了10月,石門水庫平均蓄水量約兩億噸,今年只有八到九千萬噸,不到往年平均值的一半,為了民生和工業用水需要,政府宣布桃園、...
當春雨、颱風都減少的旱時代來到|台灣水資源的挑戰 《專訪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副主任許晃雄》
中研院環境變遷中心與跟國外普林斯大學的研究團體合作,引用高解析度的全球大氣模式,推估未來海溫上升、二氧化碳或溫室氣體增加後,全世界的大氣環流、颱風會變成什麼樣子呢?
台灣的水難題-在氣候變遷下的挑戰
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資源日,每年都提出一個主題,來喚起人們對水資源議題的重視,今年的主題是 水與氣候變遷,極端氣候讓降雨型態越來越難以捉摸,不管是短時間降下的豪雨,或是長達數月的乾旱,都讓台灣在水資源議題上更加險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