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色海灣:與利島、御藏島、三宅島的鯨豚相遇

採訪/撰稿 于立平
攝影 柯金源 許中熹,剪輯 陳慶鍾

在台灣東海岸,每次出海航行,總有機會與不同的鯨豚相遇,當牠們現身海面,哪怕只有短短幾秒鐘,總贏得遊客驚呼,其實鯨豚最精采的行為是在水下,同樣是黑潮流域,日本伊豆群島的藍色海灣,那裡可以實現,與海豚海裡相遇的夢想…

黑夜,東京的繁華從燈光展現,交通船緩緩開離港灣,往伊豆群島的領域航行,傳說伊豆群島的眾神,有個藏寶地,那座島嶼就叫御藏島,御藏島離東京兩百公里遠,船程約七小時,到底,御藏島藏著什麼樣的寶藏,吸引許多人們前往朝聖?

橋本珠美,曾經是來御藏島朝聖的遊客,第一次看到海豚,就喜歡上這種生物,為了跟海豚長時間相處,2004年,她辭去公務員的工作,到御藏島擔任潛導,每年四月到十月,天候比較適宜賞豚的季節,橋本珠美就會帶遊客出海,在這裡不是等待海豚浮出水面的瞬間,而是潛入海豚國度,與牠們同處一個空間,近距離觀察與互動。

不過有的時候,海豚明明就在船邊,一下水卻撲了空,運氣好的時候,就可以見到整群海豚,在身邊穿梭嬉戲,每次跳水都不知道會遇到誰,跟海豚又有哪些互動,或許就是這種魅力,讓人一次就上了癮。

御藏島早從1994年就開始發展海豚生態旅遊,當地居民為了瞭解周遭海豚的數量,於是自行出資進行海豚個體辨識計畫,主要是透過拍攝到的海豚影像,比對牠們身上傷痕和特徵,來認出誰是誰。

在御藏島觀光協會工作的小木万布,拿出厚厚的海豚身分檔案,說明總共已經辨識出250隻個體,甚至有些海豚,還建立了三代的家族族譜,像一隻被命名為「前缺角」的海豚,已經是阿媽級了,她的兒孫「小缺角」、「小可拉」等,紛紛被建檔追蹤。

根據御藏島觀光協會研究,這群海豚屬於定居型,最多時有160多隻住在御藏島周遭,而且有30隻已經待在御藏島超過22年,為什麼海豚會選擇御藏島做為主要棲息地?

當地居民觀察,除了黑潮帶來充沛食物,可能是海豚喜歡待在御藏島的原因之一,先天的地形優勢,也為海豚造就一個安全的棲身之所,由於御藏島的地形險惡,自古以來很難興建完善的港口,因此一直無法發展大型漁業,人對海豚的威脅也因此降低。

日本有些地區,仍捕捉海豚食用,在御藏島,海豚則撐起島上的經濟收入,在還沒進行海豚共游前,來這裡的遊客數,每年只有一千人,現在約有一萬人,海豚成為島嶼回春的契機,同一種生物,也因為人們利用方式不同,而有了不同命運。

為了讓生態旅遊產業可以永續經營,早從2003年,當地就制定賞豚規範,規定一艘船一天最多可出海三趟,每天總共只允許30船次,不超過300名遊客下水與海豚共游,觀光業者嚴格遵守不觸摸、不追逐海豚,如果遇到同一群海豚,船與船間會距離100公尺以上,避免同時太多遊客圍繞在海豚身邊。

不過,2008年突然有40隻海豚集體從御藏島出走,讓當地居民與研究人員,感到相當驚訝,各方推測可能跟棲地變化與遊客有關。

有人認為,因為御藏島環境好又安全,越來越多海豚在這裡誕生及居住,導致生活空間太過擁擠,所以有些海豚選擇遷居到伊豆群島其他島嶼,尋找更好的棲身之地,也有人擔心會不會是共游活動,影響了海豚,因為有國外研究指出,海豚白天來到淺水域其實是在睡覺,與海豚共游可能打擾海豚休息,目前美國夏威夷打算立法禁止與飛旋海豚進行共游活動。



御藏島的海豚,真的是因為人的因素離開嗎?橋本珠美與小木万布有不一樣的觀察,他們發現經過22年的海豚共游活動,海豚似乎適應了人類的存在,若海豚想要遠離遊客,牠們可以立刻轉身游走或下潛,為了安全考量,也不會顯露出哺乳等親暱的親子行為。

其實海豚世界跟人類一樣,牠們有自己的生活,玩耍、打架、交朋友、戀愛、生子,當游進牠們的世界,海豚願不願意接納人,取決當下的心情,或許真實的在海洋裡與海豚共游,感受將更深刻。



對於海豚,人們還有太多未知,御藏島居民透過自治自律,商業氣息並沒有讓島嶼變調,他們相信友善對待海洋,珍惜諸神賜與的寶藏,人與海豚的故事,將會在日本伊豆群島的藍色海灣,繼續流傳…

集數
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