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草七十二變

採訪 曾思龍
攝影/剪接 陳志昌

水稻,是台灣最重要的農作物,每年生產147萬公噸的稻米,也產生147萬公噸的稻草­,這些稻草被農民視為廢棄物,以燃燒的方式處理,焚燒稻草所產生的濃煙,不僅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並且對人類健康和行車安全造成危害,宜蘭冬山鄉的農村卻把稻草當作自然資­源,發展出稻草產業,他們的創意,改變了稻草。

過去,稻草曾經是農村寶貴的自然資源,不僅是重要的燃料來源,也可以當作穀倉農舍的屋頂或加工做成草繩。今日,這些稻草被農民視為廢棄物,以燃燒的方式處理,稻草因為含有水氣,無法完全燃燒,焚燒時會產生大量的濃煙,不僅造成嚴重的空氣污染,並且對人類健康和行車安全造成危害。

隨著環境意識提高,燒稻草的舊習如果不調整,依據法令不但會被冠上污染空氣的罪名,還會被罰款。稻草如果不能焚燒,農民要如何處理呢?其實只要運用一點想像力,稻草除了粉身碎骨做肥料外,還有許多可能性。

宜蘭縣冬山鄉的農村將稻草當作自然資源,發展出稻草產業,他們的創意改變了稻草葬身火窟的命運!編織草薦是以前傳統農村普遍的加工產業,隨著這項產業的沒落,全宜蘭縣找不到幾家還在運轉的編織器,雖然傳統草薦逐漸乏人問津,補城社區卻在這項傳統技藝上開發出新的變化,並且在草繩的基礎上結合中國結的技巧,發展出各式各樣的稻草工藝,也為農村創造新的收入來源。

珍珠社區以稻草作為主題發展社區營造模式,提供稻草產業更多元的想像空間,除了欣賞創新的稻草工藝,親手製作稻草畫,是台灣的創舉,經營咖啡館的高錫麟更運用炒咖啡豆的技巧,增加稻草的顏色變化,擴大應用的範圍。 

這是個知識經濟的時代,稻草的命運因為創意而有了不同的變化,稻草可以被視為難以處理的廢棄物,也可以創造藝術的產值,更可以變成社區的特色。

集數
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