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起湖浪潮

記者 比恕依.西浪

嘉義奮起湖,一個因為阿里山鐵道與通車興起的山城小庄。一度因為阿里山大開發而興起,因為木材開發殆盡而沒落。一度因為阿里山登山火車觀光而興起,又因為阿里山公路開通沒落。而這一次,是因為廣告媒體炒作的懷舊風潮興起。窄小的縣道169,為奮起湖帶來許多觀光客,興起了的旅遊浪潮,讓這山城小庄,不得不在觀光與生態交會中停、看、聽。



92年3月10日,我們驅車前往嘉義奮起湖,為的是要參加停車場變更設計說明會。這裡的停車場工程在去年鬧的滿城風雨,去年五月份說明會開始原本順利進行,八月份建造到一半的停車場工程卻停工,停工的原因原來是這個停車場就建造溪谷上面,當地有生態意識的居民一知道開變更設計的說明會之後,便馬上電告我,希望我們去關心。

清晨五點半,嘉義市到奮起湖的路彎彎曲曲約一個小時半,昏昏沉沉的走進會場,一到會場就被大部分當地居民和外來保育團體一來一往尖銳的對話中驚醒。

「遊客來到這裡,他們亂停,造成我們沒有辦法會車,產生的問題。」

「這個簡報裡面,與過去涵箱密封的方式,當然有很大的改變,感覺上,但是在施工的方式裡面。對自然的迫害是一樣的。」

在這一來一往的對話中,我發現,贊成興建停車場的居民可以說是99﹪,反對興建的只有1﹪,主要問題的癥結點在於平時,縣道169還能正常的疏運人潮,但是一到假日,有些進入阿里山的遊客,會沿著縣道169進入奮起湖,突然間湧入大量人潮,造成交通嚴重癱瘓。從石卓到奮起湖短短約六公里的路程,原本只需要15分鐘,到了假日,一塞就是一個多小時,好不容易到了奮起湖後,卻也沒有停車位。

當地村長說:「為什麼我一定要建停車場,因為我們原本的設計,這邊遊客不會很多,頂多一千個兩千個,但是到春節,在電視媒體廣告之下,在春節228我們的人口數已經超過一萬多個人,我們這邊的停車位,小型停車場,總共才56個,大型停車位總共才七個,我們這的山城要容納200部的小型轎車,跟四十部的遊覽車。」

由於奮起湖腹地狹小,停車場的興建計劃,選定縣道169約17公里的一條溪溝上,先興建約3公尺長,2.5寬高的排水涵箱排水,在上面設置75個停車位。這樣的設計,引起一些有生態概念居民的反彈。

在當地經營生態民宿的翁茂松先生說:「就從上面那個地方,那裡也是一個停車場,從上面那個地方一直下來。本來是自然溪流,然後要把它做成大的涵水箱,把它填平,上面才放車子,這樣就看的很清楚,都是密閉式的。」



從去年八月初動工的奮起湖停車場,因為外來保育團體與少數居民的抗議,在去年十月初停工。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也隨即展開調查與報告,建議阿里山風景管理處速提替代方案。停車場替代方案會將建到一半的水泥涵箱打掉,改用明溝跌水方式設計,並在上面建造景觀造景。

靜宜大學陳玉峰則認為,不管用任何替代工程,其實這像是在人的血肉之上  去弄一個異植體。那個地方又是水流匯聚的地方,短期間它表現的還不錯,它會按照工程的導引來流,長期來看,自然就不要順著你的意思去走了,可能會產生漸次滲漏、切割,甚至瓦解。

除了工程上的問題,那麼工程預算的問題又如何呢?停掉建造到一半的停車場工程,改用明溝跌水方案替代,使得原來的100個停車位,減少45個停車位,這拆拆建建的停車場工程預算,剛好打平。只是這45個停車位竟然要花費1550萬,也就是說,一個停車位價值34萬元左右。

另一方面,陳玉峰也從大阿里山百年開拓史,檢視現在政府觀光客倍增計劃和阿里山風管處的成立,一直到實際上奮起湖尷尬的空間規劃。陳玉峰教授認為,當時日本人當時的規畫,奮起湖這個地區,跟阿里山地區,其實它是一個互補作用。因為奮起湖它是全台灣最適合生活的地點、最佳品質的環境,溫度不會太冷。因為阿里山太冷,冬天人比較受不了,這個地方日本人把它當作避暑勝地和冬天合宜居住的地點,甚至於在戰爭期間,貴族、官員住的地方,所以原來舊宿舍區,所以它原來只有一個阿里山鐵道運輸量,所以它整個空間上沒有考慮到現在的情形。

其實奮起湖的停車場問題,說小可以很小,說大卻又是觀光和發展的拉鋸戰。在觀光導向的社區,任何對觀光有利的建設都是被歡迎,生態環境的聲音通常伴隨著反建設的聲音,而且敢出來講話的人實在十微乎其微。各種山林保育、產業和工程建設,在空間不足的奮起湖來說,更是一大難題。政府相關單位,更應該輔以歷史的縱深,宏觀長遠的眼光,來規劃各種山林工程,在觀光和生態保育上取得平衡點。

集數
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