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園夢

採訪 曾思龍
攝影 葉鎮中 陳志昌

屏東縣新埤鄉建功村的年輕人,從去年中秋節,開始過著晝伏夜出的生活,他們成群結黨,在鄉境內來回巡獵,卻獲得鄉親父老一致支持,為什麼?建功村有一群社區媽媽,白天忙著果園裡的農務,晚上還要應付家裡的事,為什麼她們說起要到公園做勞動服務,卻個個興高采烈?建功森林親水公園,原本是一座荒草叢生的保安林,其中更長有會發出特殊惡臭的屍花,當時傳說有一名魔神獨居,多年後,他卻搖身變成現在公園的守護神,到底怎麼回事?

2001年10月,屏東縣新埤鄉建功村在親水森林公園舉辦環保觀摩活動,為了迎接公園首次對外露臉的時刻,社區全體總動員,就像辦自家的喜事,一刻也不敢鬆懈。

建功親水森林公園是屏東縣第一座完全由民眾設計、施工的公共設施,建功村民全程參與,以使用者的角色主導公園的面貌。一個窮鄉僻壤的客家庄,是如何運用貧乏的資源讓大型公園的想法成真?就讓我們回到夢想的起點,回到一片雜草叢生的水源保安林談起。

建功,是個務農為主的客家聚落,因為行政命令,禁山的生態得以保存,荒蕪的面貌不免讓禁山蒙上神秘的面紗。建功和森林近在咫尺,卻隔如天涯,但是人和自然的關係,除了恐懼、破壞、征服外,還有其他可能。如果有心親近,荒野會變成豐富的寶山,如果避而遠之,荒野自然會被視為眾人止步的禁地。透過屏東在地團體藍色東港溪保育協會的協助,建功和禁山,涇渭分明的鴻溝開始被跨越。

深入了解地方歷史後,建功人有了一個夢,他們希望把縣政府托管的保安林,以社區參與的方式蓋成一座沒有水泥的公園。建功森林親水公園在興建的過程,每個人都可以提供意見,也都可以執行,這個公園什麼沒有,就是地方大。

開放的結果打破了統一規劃的公園美學,公園綠地似乎變成社區裡具體的公共論壇,乍看之下是百花齊放,一片紛雜,其實是鼓勵居民參與公共事務。公園在民主的機制下,容許不斷地嘗試和改變,因此整個公園的面貌是演化累積出來的,而不是依照一只專業設計就能一次定案,塑型成功。

如果,我們無法擁有一座夢想的花園,就讓我們準備種籽、鋤頭和期待,或者再加上一支掃把。

集數
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