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力溪陸蟹遭劫 能否安全度關?

撰稿/胡慕情

 
「如果我們無法阻止這次的工程,未來台灣的稀有陸蟹類群,將覆滅於土石之中!」

台灣島嶼生物多樣,其中恆春半島更擁有豐富的陸蟹生態,1月17日,長期研究恆春半島陸蟹的學者李政璋發現,屏東車城的保力溪,近日一處私有地有工程擾動跡象,「保力溪北岸的草澤溼地,有十多種陸蟹棲息,原本在溼地上的無數蟹洞,卻在2019年初遭到無情的土石覆蓋。」據他觀察,有能力破土而出求生機的,只有最大型的凶狠圓軸蟹,其它將近十種的中小型陸蟹,「恐被深埋在地底坐以待斃!」

這片私人土地在工程擾動後,遭到活埋的陸蟹,重新把穴內​​​​的土挖出來堆放成土丘,但中小型陸蟹可能就沒有這樣的能力。   照片提供/李政璋


將恆春半島視為第二個故鄉的李政璋說,恆春半島是屏東相當重要的資產,陸域與海域都有世界級的生物資源。其中位於墾丁國家公園北界外的保力溪,在陸蟹研究者眼中更是天堂,「這裡是恆春半島唯一有河口泥灘地、草澤濕地與紅樹林灌叢的地方,且相對於台灣西部河口泥灘地的缺氧狀態,這裡往下挖深,泥巴還是正常咖啡色、無臭味的狀態,加上接近黑潮跟南下的沿岸流交會地帶,生態多樣性一直都很高。」

保力溪周邊草澤環境可見處處蟹洞​​​​。 照片提供/李政璋
保力溪另一處也是陸蟹分布的熱點,紅色箭頭處是活蟹,黃色箭頭是蟹洞,這裡有三種陸蟹生活著​​​​。 照片提供/李政璋


被國家公園忽略的保力溪陸蟹族群,是台灣其他陸蟹熱點所無法取代的,「這裡不但有常見的陸蟹物種,更包含台灣的稀有陸蟹—新脹蟹類。」李政璋說,新脹蟹在全台一共有七個種類,早期陸蟹研究學者劉烘昌在此發現五種。

圖表製作/李政璋


2014年時,李政璋在這裡發現了「光滑新脹蟹(N. laeve)」這種體型袖珍的陸蟹,有鮮紅色的雙螯與黑褐色的身體,過去常被誤認是「印度新脹蟹(Neosarmatium indicum)」的幼蟹。在這次發現後,保力溪的新脹蟹類多達六種,而且在全台灣,幾乎只在保力溪口北岸有穩定族群,「但在保力溪口的景觀橋開通之後,這附近就開始有越來越多的整地開發,逐漸威脅到這片碩果僅存的小濕地。」

照片提供/李政璋及JIL


李政璋表示,恆春半島尚未被鑑定出身分的陸蟹至少還有十種以上,這些物種都正在與國內外學者發表中,「但有些種類的棲息地逐漸受到人為破壞,可能有些種類連名字都還沒有就已經絕跡。」據他調查,目前陸蟹多樣性最高的,是在保力溪口北岸草澤。「三、四年前,靠海那一側已經變成魚塭,當時這干擾還好,因為這一區的範圍很大,但今年這裡已經被土石覆蓋,連樹也被砍掉。」

照片提供/李政璋


他詢問過公部門承辦人員,卻得到「因為那塊地是私有地,所以不清楚發生什麼事」的回應,讓李政璋非常擔憂,「其實針對棲地的環境評估機制一直存在,但行政單位在做生態調查的時候,往往都只以政府門檻為基準,許多夜間調查都沒有進行。」缺乏嚴謹調查,生態的重要性就難以被廣為人知,「地主可能也根本不知道這邊的重要性」。

陸蟹研究學者李政璋建議修改的施工方案    圖表製作/李政璋

《我們的島》進一步電訪屏東縣政府後得知,未來保力溪出海口北側,因保力溪出海口的堤防防洪高度不足,附近農地近淹,縣政府提報前瞻基礎建設進行改善,「未來整治工程,可能也會有擾動。」

不過屏東縣水利處水利工程科長林煥文強調,當初設計時,有做過生態檢核,知道這裡是陸蟹重要棲地,因此工程的細部設計有進行調整,盡量避開陸蟹棲息地。由於李政璋的關心,水利處回應,「我們也知道有工程就會有干擾,因此還會再做進一步的調整。」1月30日下午兩點將於屏東縣車城鄉公所三樓會議室辦理說明會,提出更具體、精確、詳細的預計施工方法。

霍氏新脹蟹  照片提供/李政璋
照片提供/李政璋 

由於這塊陸蟹棲地是私有地,難有法源介入,李政璋希望行政單位能夠謹慎地評估工程設計,搶救這塊陸蟹寶地。他也認為,行政部門應該考慮這塊棲地的特殊性,將其納入國家公園的保育範圍或重要濕地,「否則就算過了這關,難保不會有下一道檻!」 

珍貴的陸蟹生態有沒有機會獲得一絲生機呢?後續我們的島將持續關注。

照片提供/李政璋
照片提供/李政璋
地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