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災害」相關報導
【2009環境紀錄短片】十八歲的這一年|在隆華國小
透過網路,我問了所有的朋友:「記得你十八歲那一年,印象最深刻的事情,是什麼嗎?」大部分的回答,不外乎是無止境的唸書、考上大學等答案。然而,我在2009年暑假遇見一群18歲的男孩,他們除了唸書和上大學以外,更做出了令人感動的事情。
八八重建-那瑪夏的山上山下
八八水災發生三個月後,重建的進度顯得混亂,災區的居民,分成山上山下居住。以布農族為主的那瑪夏鄉,如同一個災區的縮影,反映重建過程的諸多問題,透過山上山下生活的呈現,讓人清晰災區的真實樣貌…
【芭瑪颱風】水淹蘭陽|豪雨重創宜蘭
莫拉克颱風過後,第一個侵台的颱風芭瑪,讓中央與地方政府繃緊神經、全面備戰。但芭瑪颱風在菲律賓及巴士海峽上滯留,雨量最大的不在南台灣,而是在宜蘭,大雨下不停,蘭陽平原被洪水吞噬…
山滑地動柴山危機|都市周邊山林的保育課題
高雄市區內最大的綠地-柴山,一向是登山客的最愛,也是遊客欣賞夕陽的最佳去處,可是柴山的環境現況,卻很少受到社會關注。上個月十號,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公告讓售柴山土地,引起各界討論,柴山地層問題與土地爭議。在八八水災剛屆滿一個月的此時此刻,讓我們一同透過柴山來檢視,都市周邊山林的保育課題。
走出下陷區|產業重建之路
屏東特產-黑珍珠蓮霧,遠近馳名,說來諷刺,它是土地沉淪後而興盛的產業,屏東沿海地層下陷嚴重,導致海水入侵、土壤鹽化,鹽分是黑珍珠美味鮮紅的關鍵。這次颱風重創林邊鄉和佳冬鄉的蓮霧園,而更靠海的石斑魚養殖區,甚至全毀,地層下陷區是淹水的高風險區,如何才能走出下陷的陰影,遠離水患。
嘉蘭村的88山寨|部落的臨時安置之處
一場災害,讓嘉蘭部落五十多戶民宅,掉入洪流之中。失去家園的部落居民,在臨時收容的空間裡,建造一個八八山寨,他們希望以團結的力量,走上漫長的重建之途。
陳有蘭溪災區現勘|崩山 惡水 土石流
溫室效應導致氣候異常,老天爺的臉色,也越來越難以捉摸。今年8月2日,新竹創下40年以來的最高溫,接著8月7日莫拉克颱風來襲,老天爺在台灣山區,倒下了將近一年的雨量,山區的土石也產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雨量最集中的區域包括玉山北側濁水溪上游的陳有蘭溪流域,以及玉山南側高屏溪上游的旗山溪與荖濃溪流域,是災情最嚴重的地區。洪水、崩山、土石流,透露著什麼樣的警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