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颱風」關鍵字
重返我們的島—遠離水中央 (高屏篇)
高雄市是一個地勢低漥的地方,早期到處都是農田、埤塘、溼地,伴隨著都市化的發展,農地與埤塘漸漸消失、填平,取而代之的是不透水的柏油路面,也埋下了日後淹水頻仍的因子…
【卡玫基颱風】遠離水中央|重返我們的島_雲嘉篇
2008年7月18日,當卡玫基颱風帶來的超大雨量,橫掃中南部,新聞媒體的焦點都集中在台中市區和高雄縣山區的土石流。雨過天晴之後,卻沒有人注意到,雲林沿海有個聚落還泡在水裡…
河流巡禮|廢水汙染、水泥化、生態去哪了
我們的島走遍全台,用鏡頭紀錄下許多河流的悲喜與哀愁,從尋找河川的源頭,水庫集水區的保育,到進入人類生存的環境,不斷有各種污水流進河川,然而,水中生態因水質惡化、水利工程而奄奄一息。從全台河川的處境,和各界如何努力搶救河流的過程,讓我們重新反省該如何看待一條河流。
【六一二水災】淪陷中的家園|雲嘉沿海地區的淹水惡夢
連續一週的豪雨,雲嘉地區一夕之間成了水鄉澤國,一期稻作還來不及收割,全部泡在水中央,望著浮在水面上的飽滿稻穗,老農欲哭無淚。多年來,沿海地區的居民早已習慣了洪水進出家園的日子,房子能墊高的就墊高,不能墊高的,就把值錢的家電用品搬到膠筏上,一家人泡在水中看電視、吃飯、睡覺。對於都市人來說,這是難以想像的奇觀,但是對於雲嘉沿海地區的居民來說,這是每天要面對的生活。
守護台灣|人類利用下的環境改變:山坡地超限濫墾、外來種入侵、自然海岸消失、河川污染嚴重
守護台灣之山林篇 在地球上南北回歸線通過的地方,乾熱的氣流在這裡沉降,造成這個區域長期乾旱缺雨,因此回歸線通過的地區,絕大部分都是屬於沙漠或是乾旱的草原。但台灣卻是回歸線沙漠帶上,一個美麗的意外。歐亞板塊在此交疊出中央山脈,高山將水氣攔截,在海拔一千五百到兩千五百公尺之間形成了霧林帶,這是台灣天然的水源庫,也是島嶼生靈的命脈。 在經濟利益的驅使之下,從1912年起到1970年為止,...
源鄉|西寶水力電廠開發爭議
在台灣東部有兩條溪流,從三千公尺的高山起源,灌溉著花東縱谷的阡陌良田。水力電廠的開發計畫,為世世代代逐水而居的村民帶來了新的夢魘,掀起一場水源的爭奪戰。究竟,清澈的溪水將流向何方。
【七二水災】變色的山河|水不會忘記走過的路 土石流危險區域的重建之道
九二一地震對台灣土地的影響甚大,鬆動的地質結構至少需要二十年才能穩定,這段期間,山區民眾都無法免於土石流的威脅,居民已經不能用過往幾十年的山林經驗來看待土地。
【艾利颱風】島嶼逃難記|新竹五峰大山崩
一場風災豪雨造成山崩土石流,讓新竹五峰山區如同人間煉獄,居民開始撤離,短短一個月之間從下山到返鄉,四處流離的嚐盡人情冷暖,他們如同一群難民,以卑微的姿態寫下悲傷的島嶼逃難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