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相關文章
本土玉米 1%的奮鬥|國產玉米上路
停靠在高雄港邊的巨大貨輪,船艙裡裝滿了金黃色玉米粒。有別於一般民眾會直接食用的甜玉米、糯玉米或玉米罐頭,這種成熟後種子會乾燥、變硬,沒辦法直接食用的硬質玉米,是台灣畜牧業飼料的主要原料,也可以磨成玉米粉,加工成餅乾、零嘴。
與水共存之路|強降雨下的海綿城市
6月2日上午,中央氣象局發布大雷雨警報,呼籲北部嚴防土石流及淹水,短短一小時,台北市東湖國小就測到當日最大降雨量,每小時154毫米。目前台灣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統,只能應付每小時40-50毫米的降雨量,台北市的雨水下水道設計標準是每小時78.8毫米,已是全台最高,面對暴雨來襲,還是無法負荷。
都市蜂潮│在自家陽台養蜜蜂
繁忙擁擠的都市裡,不只人類為著工作而忙碌,有些人家中的陽台邊、頂樓上,也有一群又一群小蜜蜂,辛勤的四處採蜜。很多人會好奇,都市中真的養得活蜜蜂嗎?也有人擔心,這些蜜蜂會不會傷害鄰居?有群都市中的養蜂人,正在悄悄改變原本冷冰冰的水泥叢林。
機場捷運的噪音惡夢|三重居民深受低頻噪音之苦
機場捷運列車從台北車站出發,經地下隧道穿過淡水河之後,開始爬升進入新北市三重區,採高架方式沿環河南路轉入二重疏洪道,形成一個近乎直角的大轉彎。不論南下或北上,每當機捷列車經過這個轉彎路段,都會製造出很大的噪音。
椿象與小蜂|以蟲剋蟲防治有解
團抱在樹枝上,看起來融為一體,荔枝椿象有個很好的保護色,牠們對台灣原生植物來說,是陌生且帶來傷害的。嚴重危害無患子科植物,成為近年來最惡名昭彰的外來害蟲,除了用藥防治,今年有個壓低荔枝椿象數量的新方法…
20170113環團抗議河川上游設掩埋場
河川上游可以設置掩埋場嗎?環保團體水資源保育聯盟等團體,今天上午在立法院召開記者會,呼籲政府應加強河川上游及野溪的保育,不應設置掩埋場,並要求地調所公告可能活動斷層。
蓬萊米記憶|在台灣改良的日本米
潔白海芋花隨風搖曳,是陽明山竹子湖最吸引人的景觀。趁著天氣放晴,遊客們上山賞花,美麗花海背後,其實藏著許多故事。日治時期水稻專家辛勤育種的足跡,逐漸被遺忘。現在卻有一群人,正努力保存這段和每個人息息相關的歷史。
20160912生態團體反茄萣溼地開路
不滿高雄市政府月初通過茄萣濕地1-4號道路開闢的環評案,包含高雄市野鳥學會等環保團體來到行政院前抗議,認為茄萣濕地是保育類鳥種黑面琵鷺的重要棲地,過去曾觀測到超過280隻的黑面琵鷺,如今溼地卻開路頻頻,一再衝擊保育鳥種黑面琵鷺生存棲地,對於此不當開發,環保團體將提起行政訴訟。
尖峰上的選擇|如何削減用電高峰?
2016年夏季,氣溫連續突破38度,尖峰用電量也超過3600萬仟瓦,刷新歷史紀錄。根據台電的資料,台灣用電量最高的前十天,今年就包辦了九天。為解決尖峰用電吃緊情況,六月初,政府一度計畫重啟核一廠一號機,引起廣泛討論。為滿足尖峰用電的那一瞬間,不至於發生跳電、限電,我們的選擇,除了啟動舊機組、不斷興建電廠,政府與民間有沒有其他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