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相關報導

【核電除役】能源時代-德國廢核之路

2013-10-21

歷經將近40年的核能論戰,德國正式宣示,2022年要跟核電說再見!德國是歐洲最大的經濟體,也是世界八大工業國之一,對於使用核能發電的國家來說,德國的決定,宛如投下一顆震撼彈,沒有了核電,德國將邁入什麼樣的能源時代…

核能?不 謝謝!|丹麥終結核電之路

2013-10-14

北歐再生能源教育中心草創於1975年,那是第一次石油危機,重創世界經濟的年代,丹麥人發現,只要中東國家掐緊石油管線,不僅油價會急速變動高漲,衝擊世界經濟,更會造成全球石油短缺。當時能源幾乎仰賴石油進口的丹麥,連冬天暖氣的油料供給,都要出問題…

綠能城市~齊斯特市

2013-10-14

強烈海風吹拂下,日德蘭半島的冰磧平原,長不出一棵樹。即使到了夏天,來自北海的季風,依然風寒刺骨,在丹麥西北方的齊斯特市,是個多風的城市,風力轉動了風機,也啟動了齊斯特市,將大自然的能量,轉化為綠色能源的創意…

丹麥的承諾與挑戰

2013-10-14

丹麥不要核能發電,又認為化石燃料不可靠,只能選擇再生能源,大步向前走。2011年初,丹麥政府公布未來40年的能源架構,端出讓全世界張大眼睛的能源目標:2050年以後,不再使用化石燃料,全國所需能源將100%來自潔淨的綠色能源,丹麥如何能辦到?

核燃料的進退兩難|核一廠的棘手難題

2013-10-07

已經35年的核一廠,反應爐的燃料池,早已飽和,這些用過核燃料,如果不能移出,到明年底,核一廠1號機將無法運轉發電。因此台電在核一廠區內,乾華溪岸邊,興建了用過核燃料乾式貯存場,1560束用過燃料棒,即將存放在這裡,長達四十年,引發居民與反核團體的擔憂…

社區節能秘笈|省下一半公共用電

2013-08-12

天氣越來越熱,但是台灣的住宅用電近三年來,不但零成長,還負成長,去年全民共減11億度電。其實社區裡就有許多省電推手,因為他們的用心,用電量大省一半甚至三分之二以上,這些社區將帶我們看看,他們是如何節能又省荷包!

微型電廠時代|出租屋頂也能賺收入

2013-08-12

傳統的雞舍、養豬場,除了養雞養豬,現在開始賣電。光電新社區,建商測量陽光角度,屋頂降溫,又多了新收入。發電、賣電,自己來。再生能源是新產業、新制度、新思維方式。請準備好迎接-微型電廠時代!

電動機車的明天?|綠色運輸的推廣難題

2013-08-12

台灣有1500萬輛機車,是都會區主要的空氣污染源。近年來政府補助民眾購買電動機車,但推廣仍不見成效。究竟電動機車上路有什麼問題,新的措施是否能讓電動機車的未來更來電?

【核電爭議】309廢核遊行實錄|遊行人數史上破紀錄

2013-03-11

一波波人群,不斷走上街,彷彿沒有盡頭的人龍,309全台廢核大遊行,創造反核運動的高峰,也寫下公民運動的歷史…當「我是人‧我反核」的口號,響徹島嶼天空,為何核災讓人心不安?為何人民期待非核家園的到來?

【核電爭議】非核不可?|台灣不適合發展核電的理由

2013-03-11

每年冬天,烏魚游過雙溪河口來到這裡,養活世世代代的新北貢寮漁民。1980年,行政院宣佈要在貢寮興建核四廠,引發居民抗爭,因為核二廠興建之後,排水口附近,出現了秘雕魚。

風能神話|化風為電的待解難題

2013-03-04

當台灣99%能源仰賴進口,核能充滿安全疑慮,發展再生能源,無疑是未來方向。十多年來,政府努力推動再生能源,2012年更提出千架海陸風機的計畫,當中的陸域風機,希望能從目前的330座提升到450座,但近期陸域大型風機的設置卻不再受歡迎,究竟該如何做,才能創造屬於台灣的風能神話…

雙綠產業爭奪戰|新屋沿海設置大型風機爭議

2012-09-17

這裡是桃園縣新屋鄉的海岸,拿著簡單的工具挖掘,就能找到來自海洋的恩典。不遠處,防風林圍成了綠色隧道,烈日當頭,在林蔭下騎單車、吹海風,無比暢快。 當地人細心經營著綠色休閒產業,沒有太多硬體建設,快樂來自大自然。然而另一項綠色產業也想進駐,英華威風電集團計畫將在桃園與新竹海岸,增設26台風力發電機,其中有14座規劃在這段海岸。當兩大綠色產業在桃園海岸相遇,哪個能帶給土地與居民,真正永續的未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