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濕地」相關報導
【南港202兵工廠】留住這片綠肺|濕地與國家生技發展園區如何求取平衡?
202兵工廠,隱身在台北市南港的山林裡,作家張曉風一篇「報告總統,我可以有兩片肺葉嗎?」引起各界關注。這片在長期軍管保護下的淺山,總面積185公頃,現在,中研院的國家生技發展園區,台北市政府的生態環保科技園區,計畫進駐。張曉風女士撰文為這裡的生物請命,也請求總統,留給台北市一個綠肺,許多人開始解開這塊土地的謎團,也關切這塊綠色山林的未來…
候鳥的濕地危機|走訪雲嘉濕地
每年的夏季與冬季,成群的候鳥,像是遵守古老的誓約,飛越千山萬水來到台灣,找尋牠們熟悉的土地,度過酷熱嚴寒。但是濕地的開發破壞,候鳥找不到降落的生態樂園,遷徙變成千驚萬險的搏命旅程…
缺水的濕地樂園-無尾港濕地
當年參與反火電自救會的成員大多三十出頭,到現在,平均年齡大多也有四十五歲左右,可以說是把青春最美好的時光,奉獻給了無尾港溼地。有人笑說,在溼地的時間比在家裡還長,對濕地的投入,往往冷落了家庭。或許就是因為這份傻勁與執著,讓他們大多數的人,從對生態的不了解,到現在暸若指掌,這次的缺水危機,他們希望能拋出保護區管理的議題,讓大家一起來思索,無尾港水鳥保護區的未來到底該要怎麼走…
擁擠的樂園-高美濕地
乍看之下,這不過是一片平坦的海岸,仔細瞧瞧,你會發現這裡無窮的生機。退潮後,招潮蟹紛紛鑽出泥洞、揮舞大螯,為了求偶互相較勁。彈塗魚也卯足全力,展現彈跳功力,只為了招引雌魚愛慕的眼光。魚、蟹、飛鳥,形成高美濕地完整的生態網絡,牠們從來不嫌這裡擁擠。卻不知從何時開始,遊客如潮水般不斷的湧進,這裡成了人們的新樂園,卻是螃蟹與候鳥夢魘的開始…
再見 溼地|1-1道路開發的環境衝擊
當涼風吹來陣陣秋意,北方嬌客也跟著翩然來到,11月初,眾所矚目的黑面琵鷺陸續抵達南台灣,牠們的度冬據點不只有大家熟知的七股,去年就有9隻黑琵在南邊的茄萣溼地落腳,不過這片樂土今年卻無法迎接牠們,因為道路的開闢,已經讓這裡失去大半生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