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業」相關報導

【823豪雨】水劫-水患下的農民自救之道

2018-09-03

823水災發生,南部大淹水,造成重大災害,許多區域積水不退,更是加重災情。政府估算,全台農業損失高達8.7億,特別是養殖業,在這一次水災中,受災相當嚴重。面對氣候變遷,暴雨強降的時代,養殖漁民與農民,應該如何防範因應? 823暴雨,降下驚人雨量,嘉義縣東石鄉栗子崙地區,多日之後積水未退。部分居民裝設擋水板,防止大水沖家園,等待大水退去的時刻。多數家庭沒有防水設備,大水造成屋內積水,...

富貴魚之死|

2018-08-06

走進屏東縣枋寮鄉新龍村,石斑魚的意象,映入眼簾。這裡是漁業署規劃的番仔崙養殖專區,台灣石斑產業的重要產地。原在外開店的陳右穎四年前回鄉,接手養殖。陳右穎說,番仔崙養殖專區養的魚種有石斑、龍膽石斑還有午仔魚,目前外銷以中國為主,年產值大概超過十億左右。 外銷價高,當地居民幾乎全靠石斑魚維生。今年初,當地一位養殖戶的魚苗大批死亡,入春後的投資,付諸流水。 居民懷疑,魚苗死亡和2017年起,...

等不到鰻苗回來|來自深海的警訊

2018-03-26

2018年1月初,入夜後的宜蘭河口,風強雨急,陳振輝在大浪中等候的,是俗稱白鰻的日本鰻鰻苗。每年秋冬大雨過後,白鰻會降海洄游三千多公里,到馬里亞納海溝西側海域的深海產卵。

蚵苗消失之謎|西部沿海牡蠣養殖走入黃昏?

2018-03-19

蚵仔煎、蚵仔麵線,是台灣道地的美食。台灣蚵仔產量排名全球第六,產值高達四十幾億,然而環境的惡化,很可能讓這項傳統美食,從餐桌上消失…

文蛤荒與慌|大量文蛤死亡反映什麼環境危機?

2017-10-02

你是否發現,今年的文蛤價格漲翻天,過去一斤六、七十元的文蛤,現在漲到一斤一百元以上,就連產地的市場價格,也是以前的兩倍左右。從彰化到雲林,大量暴斃,養殖戶一片哀號。這場文蛤浩劫,背後反映著什麼樣的環境危機?

重返魚湧之海 鯖魚找生路

2017-09-04

黑潮為台灣東部帶來豐富漁業資源,南方澳獨特的天然地形,讓這裡成為鯖魚的故鄉。發展近百年的鯖魚產業,讓漁民得以溫飽,讓消費者能享用便宜又營養的魚。當鯖魚開始發出生存警訊,該怎麼幫牠們找生路?

重返魚湧之海 |石垣島的挑戰

2017-09-04

距離台灣只有270公里的石垣島,是日本沖繩縣,最靠近台灣的島嶼之一。溫暖的黑潮終年圍繞,滋養著壯麗珊瑚礁群,帶來魚群,也為小島帶來大批觀光人潮。不過,島上的自然美景,卻正在悄悄改變。賴以維生的海洋資源,漸漸消失,石垣島民該如何改變這樣的困境?

尋找「膽」蹤|許馬糞海膽一個未來

2016-08-08

來澎湖,你會玩什麼?搭船到大大小小的島嶼、嘗試各種水上運動、去潮間帶踏浪、浮潛看生態、跟獨特地景拍張照、飢腸轆轆時吃個當地美食,這是許多人的澎湖玩樂方式。而在口腹之慾、海洋保育之間,如何求取平衡?

【海鮮文化】澎湖 冬日土魠:永續漁業如何走?

2016-05-16

每年入秋之際,海水溫度下降,洄游性的土魠魚群,隨著洋流南下來到台灣海峽,持續到隔年春天,天氣回暖,才又往北洄游。對許多澎湖漁民來說,土魠是一年收入的主要來源,運氣好還可以獲得大海賜予的新年大紅包…

餐桌上的海洋|怎麼吃魚才永續

2016-02-01

每年除夕圍爐,魚是少不了的菜餚。但是你知道嗎?台灣沿近海的魚種,三十年來只剩下四分之一,當漁業資源萎縮、海洋生態瀕臨崩解,如何期待餐桌上能年年有魚?該怎麼吃,才能給海洋留下一條生路?

漁鄉願景|養魚也可以很有機

2016-02-01

全世界供應人類的水產品中,45%都來自養殖。當海裡的野生魚類越來越少,養殖漁業成為魚類的主要來源。魚該怎麼養,才能營造一個健康的生態、永續的環境?

氣候懸崖上的台灣

2015-12-14

2015年,大氣中二氧化碳濃度,首次衝破400ppm,是工業革命前的1.4倍,也極可能是地球八十萬年來最高紀錄。人類成為一股強大新興勢力,用數百億公噸的溫室氣體,為地球加熱。地球發燒了,有些地方緩慢、有些地方劇烈,最明顯的證據,是極地的冰…  過去二十年,格陵蘭的冰每年以2,750億噸的速率消退,海洋變暖所吸收的熱量,占地球氣候系統熱能儲量的90%以上。冰融化了,海溫暖了,暖水帶來不同的魚,...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