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相關文章
房子為什麼會倒?建築耐震能力怎麼看?又有哪些方法可以來補強呢|國震中心副工程師 邱世彬、中興大學土木系 助理教授 李翼安|公視我們的島【聽專家怎麼說】
1月21日,嘉義大埔發生規模6.4強震,導致上百棟建築毀損,根據國家地震工程研究中心的勘災結果,損壞的大多是四、五十年前興建的老舊建築,可能不符合現行耐震規範,或是有軟弱底層的問題。
嘉義大埔強震帶來哪些訊息?!|ft.中正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 教授 温怡瑛|公視我們的島【聽專家怎麼說】
2025年1月21日凌晨0點17分,在嘉義大埔發生規模6.4地震,搖晃不斷,餘震至今超過50起,預計餘震還會持續多久?從現有資料來看,目前都難以判斷是哪一條斷層引發的地震,這表示當地有我們尚未發現的斷層嗎?或是代表其他意義?
我們的島X藝本道薩克斯風重奏樂團,共創一場音樂與環境影像的饗宴,帶您思考《未來的那一天》,將會是什麼樣貌
2024年7月,藝本道薩克斯風重奏團在桃園、台北二地舉辦演奏音樂會,首次與公視「我們的島」、柯金源導演合作,這是年輕音樂家們以環境為主題,嘗試跨域共創的表現形式。
【嘉義大埔強震】氣象署說明21日凌晨芮氏規模6.4 地震成因|2025.01.21
2025年1月21日凌晨0點17分,發生芮氏規模6.4地震,地震深度只有9.7的極淺層地震,震央在嘉義大埔,幾乎全台有感。氣象署凌晨一點半舉辦記者會說明此次地震成因,並提醒民眾,後續餘震不斷,也曾出現規模5以上地震,氣象署研判未來三天內,還是會有可能在這個區域密集發生規模5.0以上地震,呼籲民眾做好準備。 在地震發生前,不少民眾都收到國家級警報,...
【2024回顧】重大環境議題|我們的島
告別2024年,你還記得今年發生了哪些大事嗎?在2025的這一天,一起來回顧《我們的島》去年做過的重大議題,那些發生在你我周遭的環境大事!
航測台灣|勾勒國土的數據容顏
台灣國土壯闊秀麗,從高山到平原,有著不同地形和萬變地景,構成豐富樣貌。農業部林業及自然保育署航測及遙測分署,用超過一甲子的歲月,在台灣高空拍攝地景,同時運用先進儀器,測繪各種資訊,建立國土的數據容顏。
《追蹤斷層帶》之三:海域調查的挑戰
今年四月三日,花蓮發生芮氏規模7.2的強震,震央位於花蓮縣壽豐鄉的海陸交界,當時恰好出海船隻,目擊海岸山脈發生大面積崩塌,有學者發現花蓮潮位站的潮位高度,在地震發生後異常下降。
《追蹤斷層帶》之二:如何評估斷層活動週期
今年發生在花蓮的403地震,讓許多人回想起二十五年前,九二一地震帶來的巨大衝擊,大家都想知道,全台三十多條已知的活動斷層,何時會引發下一場大震。雖然地震仍無法預測,但四分之一世紀以來,科學家持續透過各種方式,來評估斷層的活動週期,他們是如何進行,又有哪些發現呢?
【外來種】綠鬣蜥移除策略:加強移除力道、祭出獎勵金
今天(11/22)林保署對綠鬣蜥祭出強力移除策略,將訂出具體移除數量目標,並且比照埃及聖䴉模式,用高效能工具來移除,募集更多專業人士加入移除行列,並且訂出全國一致的獎勵金制度,希望加速解決綠鬣蜥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