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相關報導

喜蝠會|蝙蝠會傳播病毒嗎?

2020-04-27

傍晚時分,天空中的小黑點,你能分辨出,哪些是鳥類,哪些是蝙蝠嗎?當日行性的動物準備返巢,夜行性的蝙蝠才正要出動。台北市蝙蝠保育學會研究員徐昭龍說:「蝙蝠晚上活動,又棲息在比較陰暗的地方,很多人就覺得牠代表著疾病。」有人因此害怕蝙蝠,也有人不但不怕,還期待在保持適當距離的前提下,與牠們歡喜相會。  

開始,與樹共好|讓老樹重拾健康的樹木健檢

2020-04-27

它們佇立在校園裡,默默地庇蔭著師生,默默地目送孩童長大。然而在許多時候,因為人們的不當對待,導致許多老樹邁向衰弱死亡。桃園有一個國小,為了讓老樹重拾健康,開始一項史無前例的計畫…

【島在現場 】北橫水管封洞事件|2020.4.21

2020-04-21

你或許走過北橫公路(台7線),對這裡的生態風光念念不忘,日前北橫公路巴陵到四陵一段,邊坡排水孔遭到水泥封住,引起生態界熱議紛紛,這會造成什麼影響呢?  

【燃燒的澳洲系列報導】煤礦的代價:澳洲長年出口化石燃料加速暖化

2020-04-20

2019年,澳洲人經過了一個痛苦又漫長的夏天。延燒五個月的森林野火,吞噬了上千萬公頃的森林,還有數千棟房屋。奪去三十多人的寶貴性命,十億隻野生動物也命喪火場。這場史無前例的大火,讓許多民眾意識到,氣候變遷不是預言,而是現在進行式。澳洲長年以來,靠著出口化石燃料賺取外匯的政策,引來質疑聲浪。

守護無形文化資產|留下歷史傳統文化

2020-04-20

台灣的國家級無形文化資產共有21項,地方級無形文化資產共有147項,每年固定時間舉辦,成為「活」的文化資產。但是隨著社會變遷,人口減少,甚至觀光化的影響,讓無形文化在傳承與本質上,都開始發生變化。守護無形文化資產,成為刻不容緩的工作,以免古老傳統文化,走向消亡的未來。  

【燃燒的澳洲系列報導】-大堡礁珊瑚白化的警訊

2020-04-19

》專訪詹姆斯庫克大學 ARC珊瑚礁卓越研究中心泰瑞.休斯(Terry Hughes)主任

【燃燒的澳洲系列報導】野火中的家園-延燒五個多月的森林大火

2020-04-13

燃燒的大地,濃煙密布的天空,火焰吞噬家園,澳洲居民度過了一個不平靜的夏天。

瓜分金城公園?|萬大線搶綠地

2020-04-13

2019年,新北市政府提出都更三箭,串聯公共交通網,實施“捷運蓋到哪、都更做到哪”的策略,位在土城區的金城公園,首當其衝。金城公園是當地僅存的綠地,居民擔憂將失去它,按照目前的規劃,失去的,只有一座公園嗎?  

【燃燒中的澳洲系列報導】專訪雪梨皇家植物園布萊特.桑莫瑞爾博士

2020-04-12

前言: 位在雪梨市區西邊,距離約兩小時車程的藍山地區,是許多觀光客會造訪的人氣景點。然而,在2019年到2020年的野火季中,這處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所認定的世界遺產,有高達80%的範圍都受到野火的衝擊。為了瞭解野火對森林的衝擊,雪梨皇家植物園的研究主任,也是首席植物學家,布萊特.桑莫瑞爾博士 (Dr. Brett Summerell),帶著我們走訪藍山園區外圍一片遭受野火襲擊的原始林;同時,...

【南山公墓】墓光之城~上篇|台灣最早的墓葬群

2020-04-06

在草比人高的山坡上,有一群人,往南山公墓的深處挺進,這群人裡,有文史研究人員,有關心台南在地文化的市民,還有從德國來研究移民史的教授,他們籌組公民社團「地上台南」,幾乎每週都來拍照調查。 2018年1月,台南市政府在南山公墓辦理遷葬,要求所有人或家屬,七個月內自主遷葬,之後可以申請補償,如果期限到了沒有遷,市政府會代為處理,依規定不得異議。 一般人走到墓仔埔,難免心裡避諱,...

【南山公墓】墓光之城~下篇|都市建設vs.文資保存

2020-04-06

「路邊都在蓋房子,但是你往前面看過去,亂葬崗!」,台南市南區明亮里里長蘇三柱指著南山公墓,眉頭皺在一起。郡南里里長王全益也憂心忡忡,「走過去就看到墳墓,像冬天比較快天黑,下午五點以後大家都趕快回家,墳墓在那裡啊!看到心裡都有疙瘩。」 當房子越蓋越多,蓋到住家和公墓只隔一條道路,大門打開,普遍遭嫌惡的公墓就在眼前,也難怪里長們常常接到投訴。十多年來,南山公墓周邊的里長聯名陳情,...

【產品背後的環境問題你看到了嗎?-環境金害獎】

2020-04-01

我們經常跟朋友聚會時,討論該吃什麼樣的料理而煩惱半天,卻很少想過我們所吃的食物、所用的東西,在產製過程中會出現的哪些廢棄物,這些產品的背後,有著我們身為消費者無從得知,也從未思考過的環境問題。 為了讓一般民眾知道,企業在生產過程中製造了哪些污染?2017年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向大眾募資推出透明足跡網站,彙整政府的公開資訊,蒐集並呈現臺灣污染數據的資料庫網站。架設至今已包含73,527 家工廠的資料...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