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名字叫「小來」,出生在一千三百多年前的台中。早在漢人還沒有來到台中盆地之前,我和我的爸爸媽媽就已經住在這裡了。我們可是道道地地台中的原住民呢。本來我以為我們的故事永遠沒有人會發現,但是,就在民國九十一年五月第七期重劃區開始動工,挖到我們的家園,我們的故事在一千多年後又重見天日了。考古學者把我們的家,取名叫「惠來遺址」。
考古學者探測發現,惠來遺址的範圍廣達十五公頃,可以說整個七期重劃區就是位於史前遺址上。早在小來和他的親戚住在這裡以前,就有三群不同的人先後在這裡居住過,他們分別屬於距今4500到3000年的牛罵頭文化、3000年到2000年前的營埔文化、以及400到2000年前的番仔園文化。
俯身葬是中台灣鐵器時代最流行的墓葬方式,小來和他的親人也都是採用這種俯身葬。但是這一群人從哪裡來?當時他們過著什麼樣的生活?這些年來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的考古學者們在遺址現場努力拼湊出過去的圖像。
雖然惠來遺址出土已經五年了,但是大部分的台中市民對於遺址仍然相當陌生。走進目前遺址保留區144號抵費地,現場像是個荒廢的工地,看不出任何規劃與管理。民國九十五年,曾經發生野狗入侵的事件﹔遇到颱風大雨,考古現場便成了大水坑,史前文物便這樣浸泡在水裡。
雖然台中市政府聲稱,將規劃144號抵費地為遺址公園,但至今沒有看到任何積極的作為。早在去年三月,古蹟審查委員會便將惠來遺址列為市定古蹟,但台中市政府卻遲遲沒有公告。於是民間團體組成惠來遺址保護聯盟,透過各種管道陳情、抗議,台中市政府的回答卻是「惠來遺址是否要現地保留,目前仍有爭論」,以及市長胡志強在議會公開表態「將不會公告惠來遺址為市定遺址」。
市政府遲遲不公告惠來遺址為市定遺址的理由是什麼?關鍵還是在於商業利益。從五年前到現在,144號抵費地的地價預估從14億飆漲到30億,如果公告為市定遺址進行現地保存,台中市政府未來將無法標售此塊土地。
然而,在主政者眼中,惠來遺址的價值究竟為何?對於一個城市、甚至是全台灣的文化來說,這樣的遺址又有怎樣的意義?
遺址尚未公告,而「小來」還在等待。等待更多人的了解,等待一個深根在土壤裡,而不是漂浮在空洞虛華中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