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21年5月15日開始,新冠肺炎本土病例在短短七天內,增加了一千八百多例,超越過去一年的總和,疫情突如其來的劇烈波動,不僅發生在台灣,也發生在其他國家。
原本是眾人期待的東京奧運,已經有超過三十五萬人連署,要求停辦,主要原因就是疫情毫無緩和跡象。印度的疫情也非常嚴峻,確診病例從四月中以來暴增二十幾倍,平均每天都有兩到三千人死亡,火葬場不堪負荷,甚至出現遺體在恆河上漂流的情況。
疫情爆發以來,新冠病毒不但沒有被消滅的跡象,還不斷出現新的變異株,中研院分析全球共享流感數據庫的資料,發現病毒可分為六大類型,剛開始流行的第一型病毒,已經被第六型病毒取代,英國變種病毒就是第六型的子型。
中研院院士、病毒學權威賴明詔解釋,新冠病毒屬於RNA病毒,原本就容易發生變異,某些變異株之所以成為主流,是因為它們更強的傳染力。例如變異株B.1.1.7於2020年12月在英國被通報後,半年後已經蔓延到將近一百五十個國家,不僅導致東京奧運聖火傳遞活動被迫取消,也觸動台灣這波本土疫情的爆發。
光靠防守,總有百密一疏的時刻,對抗病毒的戰爭,急需進入下一階段,也就是施打疫苗。國家衛生研究院副研究員郭書辰解釋,疫苗最主要的功能,是讓人體預先產生抗體,雖然目前觀察到,部分疫苗對變種病毒的抗體中和能力下降,但由於原本疫苗的效果就很好,因此還是能提供一定保護率。而且疫苗的功用不僅只是避免感染,即便被感染了,可以大幅降低演變成重症的機率,這對減輕醫療體系的負擔,非常重要。
郭書辰指出,如果台灣要達到群體免疫,疫苗覆蓋率至少要達到六成以上,台灣進口的AZ疫苗、莫德納疫苗,與國產的高端、聯亞疫苗,都必須施打兩劑,才能得到完整的保護力,因此要達到群體免疫,至少需要三千多萬劑。
政府已經外購的疫苗大約有兩千萬劑,5月19日有41萬劑抵達台灣,與先前送達的疫苗合計約72萬劑,至5月20日止,台灣只施打了26萬劑左右,且打完第二劑的人數仍掛零,距離群體免疫的門檻還非常遙遠,加上國際局勢與疫情變化,都可能為後續疫苗取得帶來變數。
新冠肺炎疫情後,印度血清研究所開始負責生產AZ跟輝瑞疫苗,2020年生產至少兩億劑疫苗到全球92國,出口的部分疫苗也被納入聯合國的COVAX疫苗分配計畫,但印度疫情在今年(2021)3月底升高,暫停疫苗出口,連帶影響各國疫苗施打進度。
從2019年底疫情爆發以來,部分歐美國家已先經歷了一波疫情高峰期,也因此較早開始施打疫苗,已經能觀察到疫情暫時得到控制的跡象。美國與英國是施打進度最快的幾個國家之一。
截至2021年5月,英國超過三分之二的成年人,都完成了第一劑接種,兩劑都打完的也有三成七,每日平均新增感染病例,滑落到兩千例左右,死亡數字也跌到個位數。而截至2021年3月有七千萬人施打疫苗的美國,單日新增病例也創下過去五個月以來的新低。但印度變種病毒B.1.617仍持續向外擴散,疫情發展仍充滿挑戰。
目前還沒有證據證明,變種病毒會讓疫苗完全失效,不過國家衛生研究院副研究員郭書辰提醒,疫苗的保護率並不是百分之百,即使打了疫苗,也不能掉以輕心,仍須做好戴口罩、勤洗手等措施。
賴明詔認為,未來新冠肺炎可能跟流行性感冒一樣,成為每年都會出現的傳染病,可以確定的是,我們短時間內恐怕無法取得決定性勝利,在同樣想求生存的病毒與人類之間,將是一場長期抗戰,而沒有人,能置身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