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麼,下水需要什麼理由呢?台北海洋科技大學航海系助理教授方凱弘說,「我們下水,到底需要什麼理由呢?」
一群水域活動的愛好者,從2020年1月份開始,展開一連串以身試法的水上活動。228連假,透過民代協調,好不容易才用「練習」的名義申請通過。這群熱衷水上活動的人,希望台灣的水域能夠解嚴,他們提出了「三自二不、單一窗口」的口號。
「自由下水、自由航行、自負其責、不礙他人、不損公益、單一窗口。」喜愛水域活動的李岳軒說,「河面上有其他的船,你就避開他,不要跟他有路線上的衝撞,就是自負其責。下海安全,我都有穿救生衣,你在海面上就是自負其責,不是隨時都有救生員在旁邊,然後要有基本控制船的技巧,不礙他人,不損公益。」
李岳軒還談到單一窗口的重要性,「現在台灣的河海湖,窗口都不一樣,想下去划,根本不知道有沒有禁止?或是要不要申請?如果單一窗口,不管北中南東、離外島,要下海下水,直接跟那個窗口申請,可以省去民眾的麻煩。」
宜蘭縣的水域遊憩資源相當豐富,對於開放水域的訴求,冬山河主管機關宜蘭縣工商管理處處長李東儒表示,「自負其責這個觀念,如果是個真空環境,只有專業人士在裡面,可能可以討論。不過在宜蘭縣所有場域裡,不只有專業人士,從事水域遊憩活動,還有居民、漁民。相信在這個環境之下,所有專業人士都沒辦法自負其責,因為會對其他人造成傷害。」
以端午龍舟競技場地冬山河來說,除了特許業者經營的觀光船外,宜蘭縣府朝向規畫水域遊憩活動,在舊河道生態綠舟園區,而且還要限制活動時間和上下船地點。「在園區裡,你們攜帶大型的器具,所以動線、下水位置,都要做適當的限制。時間上也希望做適當限制。有些時段遊客比較多,可能造成危險或干擾。」李東儒處長表示。
其他水域也會有需要協調之處,像是礁溪鄉的龍潭湖,這裡是圓吻鯝魚的復育基地。每年二月份開始繁殖季節,魚群就會在湖面上群聚打轉,然後在清明的時候沿著魚梯,從湖面逆流而上。社區總幹事李志文表示,「平常水鳥飛過,牠們就沉下去,但那是一時的,獨木舟整天在這裡就不行,會妨害牠們。」
難道這麼美麗幽靜的龍潭湖,就不能開放給獨木舟愛好者嗎?
李志文認為,「鯝魚洄游季節大概二到六月,每年十月到隔年二月,又是雪山的雁鴨、水鳥來過冬的主要棲息地。所以整年下來大概剩下六到十月,又剛好是夏天,可以水上活動。」他建議。
其實,透過不同使用者的互相了解與協調,水域活動還是有很多新的可能。
台北市的碧湖,釣客認為釣線、鉛頭可能傷到划船的人,不過獨木舟教練李元治認為,「所以要注意航向、隨時修正,跟釣客保持一定距離。至少我會建議,最好跟岸邊保持五六公尺以上。」
台灣過去因為山管水管,縱使有兩千多公里的海岸線,親水的人不多。因此談到開放水域,愛水與恐水的人,認知與想像,差距頗大。
2019年底,行政院宣布山林解禁,並且修改《國家賠償法》,政府不再做媽寶政府,強調民眾要負起自主管理責任。行政院長蘇貞昌10月25號在立法院表示,「以前什麼都要政府負無限責任,以至於各地方政府、部會,因為要負責任,就把它擋下來、把它禁止,都沒有責任。我們現在開放,但也告訴民眾,永遠鼓勵冒險探索,但自己要衡量,做好準備。」
那麼,想玩水的人,準備好了嗎?
在宜蘭縣,靠近河海的消防隊,都可以免費借用救生衣。不過宜蘭縣消防局壯圍分隊隊員戴景瀚提醒,要正確使用救生衣,「救生衣的繫帶,很重要的是要繞過胯下確實扣好。萬一遇到意外,兩手抓住救生衣,放鬆身體仰漂。」
獨木舟教練李元治也提醒大家,「下水前一定要看氣象預報!」
台灣有兩千多公里的海岸線,總統蔡英文說,台灣是海洋國家,海洋就刻在DNA裡面。那麼,有海洋DNA的台灣人,有能力與大海、與江河湖泊共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