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溫之下,各種物品腐敗的臭味與粉塵,讓空氣中充滿異味,居民擔憂公共衛生問題,國軍除了出動化學兵進行大規模消毒之外,也提供行動沐浴站,讓居民和志工可以有熱水沐浴。在尚未恢復供水的地區,自來水公司也用水車方式提供用水需求。
環境部統計至9/30,累計清出了約3萬5千噸的垃圾,也規劃了四處垃圾淤泥暫置場。
眼看後續又有熱帶性低氣壓逼近,也讓花蓮光復居民擔憂,淤泥會不會再度沖入家園?從空拍畫面可見,這次的重災區佛祖街,因為地勢較低,好幾戶平房被大量土泥覆蓋,只剩下屋頂;光復鄉的信仰中心保安寺,也被土泥淹沒快一層樓,石雕神像也陷在泥淖中。根據農村水保署的統計,馬太鞍溪上游河道平均淤高13.3米,下游河道平均淤高2米,而佛祖街平均淤高了2.3米。


由於這次災害讓馬太鞍溪堤防出現2860公尺的大範圍破口,工程人員忙著搶修,怪手、卡車在馬太鞍溪河床頻繁出入,水利署對馬太鞍溪堤防,進行三重保護的工程手段:內層夯實、中層太空包擋水、外層鼎塊防護,也持續在河道浚深與培厚,將馬太鞍溪的水流改道,避免溪水再度流入市區。
傍晚五點,中央災害應變中心的第25次工作會報的統計, 截至今日30日下午3時,死亡人數18人、失聯人數6人、受傷約139人。林保署透過空拍機,觀測花蓮馬太鞍溪堰塞湖現況,目前水位下降1020.3公尺,面積12.6公頃,剩餘蓄水量585萬噸,但因為河道仍在清疏,加上光復鄉的淹水風險還是很高,因此仍維持在紅色警戒,提醒民眾仍不可輕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