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陳忠峰
樹倒之前:你是否看見樹木在呼救?
2020年3月,高雄一間寺廟的大榕樹突然倒下,造成一死三傷。5月,台南市一棵菩提樹突然連根拔起,一位女騎士頭部受傷死亡。7月初,台中路樹傾倒,壓死一名騎士。8月中,桃園路樹攔腰折斷,打傷兩名攤販…
樹 田-創造林下經濟的另一種可能
台灣擁有大約219.7萬公頃的森林,當中估計有27萬公頃是生產性的人工林,這些人工林,有些鄰近山村,有些位在私有地上,如何善用人工林底層,種出更多經濟收入呢?林業試驗所的專家,正透過系統化的試驗,研究如何妥善利用生產型的人工林,讓林下經濟可以發展出不同模式,他們是怎麼做的?
國土計畫大挑戰|解決台灣土地失序問題
國土計畫法在2016年通過,其中全國國土規劃由營建署修訂,但是內容一直存在爭議。一部國土計畫,政府想重建國土秩序,環保團體想搶救生活環境,開發單位又有不同計算,面對不同價值挑戰,將變成什麼模樣?
酸化之海|溫室氣體的排放讓海水加速變酸
你是否注意到在魚市場裡,過去常見的海產越來越少,越來越昂貴?雲林、嘉義沿海漁民也搖頭嘆氣,近年來牡蠣越來越小,越來越容易死亡。導致海洋生態瀕臨崩潰的,除了人類過度捕撈,另一個重要原因,是海水酸化…
與水共存之路|強降雨下的海綿城市
6月2日上午,中央氣象局發布大雷雨警報,呼籲北部嚴防土石流及淹水,短短一小時,台北市東湖國小就測到當日最大降雨量,每小時154毫米。目前台灣大部分城市的排水系統,只能應付每小時40-50毫米的降雨量,台北市的雨水下水道設計標準是每小時78.8毫米,已是全台最高,面對暴雨來襲,還是無法負荷。
社子夜弄土地公|台北社子土地公文化
台北市社子地區,保持了夜弄土地公的百年傳統,在元宵夜抬著土地公繞街,祈求地區平安,聯繫聚落情感。隨著社會變遷,傳統漸漸消失,一群在地居民聯手,希望讓它傳承下去,發揚光大…
怪手下的老屋嘆息|搶救彰化日式老建築
在彰化,老屋一棟棟拆除,引發文化團體的抗議,憂心失去城市歷史,再也看不見過去生活的空間。一場搶救行動展開,希望在老屋倒下前,尋找出妥適的保存方式…
鹿港今秋玩藝術|愛鄉青年舉辦環保藝術節
彰化鹿港有群年輕人,想為自己的故鄉辦一場不一樣的藝術節,他們找來朋友,討論計畫,藝術節就這樣漸漸成形。在秋日時光,鼓聲喧天,一場美麗的藝術饗宴,就此展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