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書帆

【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之後—紅色警戒持續中

2025-10-05

堰塞湖潰壩災後的第七天,被滾滾泥流淹沒的花蓮光復市區沙塵飛揚,彷彿歷經一場慘烈的戰爭。街上小山貓、怪手、卡車來來回回,在重機具沒辦法進入的室內,來自全台各地的鏟子超人,一鏟一鏟幫受災民眾清理家園,用實際行動給驚魂甫定的居民,最有力的支持。

預知災難紀事:馬太鞍溪堰塞湖潰壩事件

2025-10-01

9月23日下午兩點三十分,位於花蓮縣萬榮鄉馬太鞍溪上游的堰塞湖,在樺加沙颱風帶來的豪雨中發生溢流,導致潰壩,狂暴的泥流沿著溪床宣洩而下,硬生生沖斷了馬太鞍溪橋,洪水越過堤防,灌入街道,吞沒民宅與聚落,宛如末日般的場景,震撼全台。從堰塞湖成形到溢流,這場災難帶給我們哪些啟示?

【島在現場】核三廠全面緊急事故演練|2025.09.10

2025-09-10

核安演習每年都會挑選一座核電廠來舉辦,等於全台每座核電廠每三年會輪到一次。位於屏東恆春的核三廠,最後一部機組2號機已於今年5月17日停機,但用過核燃料還存放在廠區,安全管理仍不能鬆懈,9月9日開始進行三天核安演習。 模擬操作中心控制室 /台電提供 核安會表示,今年演習以「從嚴、從難」為原則來進行情境想定,模擬核三廠遭遇強震後,廠區多處道路受損、外電喪失、用過燃料池損毀導致池水水位降低,...

熱浪來襲!──勞工、高齡長者如何因應高溫衝擊?

2025-09-07

炎炎夏日,氣溫屢創新高,面對酷暑,並不是每個人都能躲進冷氣房,當極端氣候已經成為常態,高齡長者、戶外勞工,這些特別容易受到衝擊的高風險族群,該如何因應?

丹娜絲後續》風災下的石綿危機|清理缺防護,勞工、居民恐成二次受災戶

2025-08-24

7月6日,中度颱風丹娜絲從嘉義登陸,14到17級的強陣風,吹毀了上萬棟建築,也吹出一場石綿危機…

【回顧】自主防災怎麼做|看高雄永安新港里,如何找出在地化的防災方法

2025-08-04

地勢低的沿海地區,也是容易發生水患的高風險區,高雄市永安區新港里,過去就飽受淹水之苦。里長何應成說,當地唯一一條大排水溝拓寬後,淹水問題確實有所改善,不過他們並沒有因此鬆懈,反而發展出一種在地化的防災方法。

728豪雨》風雨夾擊的試煉!颱風剛走中南部又遇強降雨

2025-08-03

颱風剛走,大雨又來襲,7月5日丹娜絲颱風帶來強風,導致嘉南地區超過三萬戶房屋受損,三週過後不少房屋尚未修復完畢,7月28日西南氣流又帶來豪大雨,重創中南部多個地區發生淹水,強風、豪雨接連襲擊,該如何因應氣候變遷的難題?

【島上檔案】還原高雄氣爆關鍵193分鐘|那一夜高雄人經歷了什麼?|我們的島

2025-07-27

想收到最新推播,加入我們的島line社群 我們的島推出新系列單元「島上檔案」,透過回顧那些當年重大環境事件,在事過境遷後,完整陳述事發經過,以及事件發生之後,又帶給台灣什麼樣的改變? 2014年7月31日深夜發生的高雄氣爆,這場公安意外暴露出高雄這座工業城市,底下錯綜複雜的工業管線與民眾生活息息相關,但多數人都不知道,直到災害發生時,才赫然發現管理上有許多欠缺的地方。 事件會過去,記憶會模糊...

核三公投前的N個提問|屆期的核電廠該重啟或除役?

2025-07-13

今年5月17日,第三核能發電廠2號機運轉到期停機,台灣正式進入「非核家園」時代。不過,反核與返核的拉鋸戰並沒有終止。5月13日立法院通過《核管法》修法,已經停機的核電機組可以申請「重啟」,5月20日立院又通過重啟核三廠的公投案。服役四十年原本要除役的核電廠,應該退出江湖,還是重新披掛上陣?

家有貓小孩,貓砂怎麼丟?

2025-07-05

每天回到家,一聲喵叫、毛小孩上前迎接,是不少的貓奴療癒日常。但隨著貓口快速上升,使用完的「貓砂」,又該怎樣處理呢?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