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明蘭

看見拾荒者|資源循環零廢棄政策中的角色與困境

2025-04-11

每個星期有兩天,拾荒阿姨會把推車推過來,停在人行道,進去收資源回收物。拿出來的資源回收物先放置地上,接著現場做分類。他彎著腰、低著頭,一遍遍重複類似動作,慢慢慢慢,原本在地上的物品,通通堆上推車。

裸露的鋼筋,重建海砂屋的難題:從天母案例說起

2025-03-15

1980年代經濟起飛,民間與公共建設的需求增多,因為河砂不足,建商摻入海砂做為建築材料,卻不知道混凝土內氯離子含量超過,會形成有結構安全疑慮的海砂屋。容易有壁癌、天花板掉落、鋼筋裸露的情況,雖然發現問題後,政府開始禁用海砂,不過全台各地已經出現大量海砂屋。

鹿與森林|墾丁梅花鹿復育的下半場

2025-03-09

台灣南端恆春鎮社頂附近,有一處高位珊瑚礁保留區,這裡原是一片孕育豐富生命的森林。但數十年前,墾丁國家公園開始梅花鹿復育計畫,到2024年已有3600隻的族群規模,並持續成長。然而隨著鹿群壯大,這裡的森林開始產生變化......

員林青年的愛鄉選擇|你用什麼方式紀錄家鄉?

2025-03-08

你會怎樣紀錄你的家鄉呢?有一群年輕人正在用創新方式為彰化員林注入新活力。開設書店、活化歷史建築,錄製Podcast或是利用社群媒體,要將家鄉故事傳遞出去......

芳苑與風機的距離|低頻噪音有什麼影響?

2025-01-11

走進農場,一間間溫室相連,種植了上百種水耕蔬菜。從營造業轉農業,雖然歷經虧損等過程,洪新䒴的水耕蔬菜受到許多客戶肯定。自己打拚出來的農場,也希望下一代能接手,繼續在家鄉安居樂業。不過這樣的規劃,卻被近期多起陸域風機申請案打亂。

快速消失的拷潭菱角田|限建令解除 加快開發腳步

2024-12-28

高雄大寮拷潭地區曾有許多菱角田,隨著各種開發建設逐漸消失。在地社團舉辦相關活動,想在社區開發與保存間找到平衡,留住菱角文化。

維修咖啡館的循環經濟|想想過度生產與消費問題

2024-12-13

2009年,全球第一家維修咖啡館誕生於荷蘭,如今這股風潮已經在世界各地盛行,甚至催生了「國際維修日」。延長產品生命的維修理念,台灣也跟上了嗎?

從物到人|萬華忠恕社區的老社區再生力

2024-12-13

帶好裝備走過階梯巷弄,很快來到住戶的家,由社區二手店主辦的青少年家電維修志工隊,出發協助住家檢視用電安全與小家電保養。

康芮颱風的試煉 台東篇|遇大雨就崩塌的無奈

2024-11-09

10月31日下午1點40分,康芮颱風登陸台東,太麻里鄉曙光園區海岸邊,一波又一波大浪打來,園區樹木也被強風吹得大力搖晃。這一波強陣風之後,附近德其里部落有住戶發現,自家車庫屋頂被吹落。冒著風雨,也要趕緊把屋頂壓住,以免再被風吹走,造成傷害。

九二一地震25年|真的好想重建家園

2024-11-02

二十五年前的921大地震,曾經讓全台灣陷入集體驚嚇、傷痛焦慮和不安,有一群人,他們的家園倒了、拆掉、被夷為平地,然後時間就停頓了。長達九千多個日子,或是獨自一人、或是又發生地震時,他們經常紅著眼掉著淚,一遍又一遍問著,為什麼我的家蓋不回來......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