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焚化爐」關鍵字
征戰之後|鹿港反杜邦運動在彰濱留下什麼?
如果征戰是一種理想的追求,那麼征戰之後,我們擁有什麼?十七年前,杜邦公司決定在彰濱工業區設廠,引發鹿港當地居民抗爭,那是台灣第一場風起雲湧的社會運動,鹿港居民憂慮環境遭到污染,發出正義的呼喊。十七年後過去,一場充滿理想與激情的抗爭,究竟在彰濱留下什麼?
資源再利用|廢塑膠的春天
在塑膠製品來不及被大眾了解的情況下,似乎成為萬惡不赦的全民公敵。然而近幾年在垃圾費隨袋徵收的施行,以及資源回收觀念日漸普及的情形下,同樣是塑膠廢棄物,有的塑膠材料,命運已經跟往常不一樣。 在宜蘭的一家資源回收分類再製處理廠,是台灣第一家從分類回收再製成產品,一貫作業的工廠。塑膠基本上分成兩大類,熱塑性與熱固性。熱塑性的在高溫可以重新再製,熱固性的如橡膠、就不行。 塑膠廢棄物回收系統能逐漸成型,...
垃圾島嶼|離島的垃圾怎麼辦?
這裡是綠島,這裡是蘭嶼,這裡是小琉球,這裡是澎湖,這裡是金門,這裡是馬祖,這樣的景象不是許多人記憶中的離島,但是垃圾問題,卻真實的存在於人類活動的島嶼,也是離島政府越來越沉重的負擔。
新垃圾大戰|真的需要這麼多座焚化爐嗎?
高雄美濃焚化廠正在停爐, 因為垃圾已經不夠燒了。就在全台灣正如火如荼的進行資源回收工作時, 許多焚化爐卻面臨垃圾不夠燒的窘境。另一波的垃圾大戰又開始了。北投焚化爐鄰近28里組成「反污染監督小組」, 用突擊檢查的方式, 來監督因為垃圾量不足, 焚化廠增加一般事業廢棄物所可能帶來的夾帶有害事業廢棄物問題; 高雄仁武焚化廠有三分之一的垃圾量是來自一般事業廢棄物, 其中有十分之一的機率發生夾帶無法焚燒廢棄物的現象。這些現象不禁讓我們重新檢視目前我們的垃圾處理政策是不是出了問題? 原有的焚化爐興建計劃是不是要繼續堅持下去?
燒不盡的恐懼|彰化居民反對焚化爐
焚化爐真的安全嗎?火焰灰燼之後,是否產生戴奧辛?鹿港人為了焚化爐建設扶老攜幼,走上街頭抗爭,福寶鄉的酪農們,也擔心中部最重要酪農區將受到戴奧辛的波及。
烽火燎原|各地反焚化爐的聲音四起
1980年代起,台灣各地陸續爆發垃圾大戰。為了解決各地垃圾掩埋場飽和的問題,1992年,第一座大型垃圾焚化爐在內湖設立,從此台灣的垃圾從掩埋場時代進入焚化爐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