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焚化爐」關鍵字
尋味台灣黑豬~禁用廚餘之後?
人類馴養家豬,已經超過一萬年的歷史,牠們把殘羹剩菜,田間的農業副產品,轉換成農民的財富。隨著養豬產業走向現代化,廚餘養豬,被認為可能成為防疫缺口。台灣每年回收的廚餘,高達55萬公噸,其中有62%,都成為豬的大餐。廚餘不養豬之後,該送往哪裡?台灣的黑豬產業,會不會隨著禁令,漸漸消失?
垃圾,進退不得|澎湖垃圾去化成難題
五彩繽紛的煙火,照亮夜空,澎湖觀光季熱鬧登場。澎湖縣拼觀光,在暑假來臨前的四到六月,舉辦國際海上花火節,觀光客人次明顯成長2.33倍,但遊客變多,垃圾量也跟著增加。
燒不掉的垃圾危機|台東焚化爐啟用爭議
建農垃圾掩埋場收納全台東市的廢棄物,容量有33萬5000立方公尺,目前只剩下7.5%的掩埋量,已經接近飽和。台東縣有十三座垃圾掩埋場,幾乎都和建農垃圾掩埋場一樣有爆滿危機,尤其是人口較多的鄉鎮,剩餘掩埋量都低於一成。所以過去幾年台東的垃圾都是委託外縣市代為焚化,最早是屏東縣,後來是高雄市。
【龍崎掩埋場】源頭上的掩埋場|台南牛埔里居民憂心影響地質及用水
這裡是二仁溪上游,也是泥火山活動的區域,未來這裡將成為有害事業廢棄物的掩埋場。居民無法理解,廢棄物為何可以填在河川源頭?
再利用的真與假-脫逃的底渣
台灣每年產生將近一百萬公噸的焚化爐底渣,為了邁向零廢棄,政府推動底渣再利用,原本一番美意,近年來卻頻出包。明明是零廢棄,為什麼反而讓土地受害沉淪?底渣再利用機制出了什麼問題?當底渣從合理利用中頻頻脫逃,管理制度的破網,該如何修補?
失控的零廢棄|焚化爐底渣違法傾倒回填
1990年代,由於垃圾掩埋場瀕臨飽和,台灣各地陸續爆發垃圾大戰。政府為了解決垃圾問題,在各縣市推動興建焚化爐,垃圾處理從此進入焚化爐時代。但是焚化後,垃圾並沒有消失,除了廢氣與二氧化碳,還會產出大量飛灰與底渣,而它們又去了哪裡?
焚化爐吃不消|堆積如山的垃圾沒地方燒?
彰化溪州焚化爐,2014年底開始「消化不良」,又逢歲末大掃除及禽流感,來自各鄉鎮的垃圾堆積如山,卻遇上台中市以焚化廠處理量增加,暫停協助處理彰化縣垃圾的窘境。而高雄市焚化廠也計畫調漲焚化處理費高達二倍,將導致台東、澎湖、金門等地的垃圾處理費大增,這些縣市大喊吃不消,全台在可能停收與漲價衝擊下,垃圾將何處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