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熱門事件

遇火重生-台灣瓦窯曙光再現

2009-09-28

古樸的三合院、典雅的紅瓦厝,一直是台灣民居建築的重要象徵。雖然現在,在鋼筋水泥的強勢競爭下,已經沒有人會想要興建這樣的傳統屋舍,可是只要談到台灣建築史,就不能忽略瓦窯產業的發展與沒落。 位於高雄縣大樹鄉的三和瓦窯,是目前台灣僅存的瓦窯燒製廠,廠裡的三座龜窯,不僅被高雄縣政府列為歷史建築,也依舊生火燒瓦、肩負台灣古蹟修復的重任。現在,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家隨時面臨賠本製瓦的窯廠,如何突破重圍,開闢台灣瓦窯業的最後一條生路…

十年‧九二一

2009-09-21

巨災來臨,讓人間悲痛,當重建工程展開,漫長的光陰、深刻人心。九二一地震十年了!新的建設掩蓋舊的傷痕,也許在遺忘悲傷之後,必須探問十年光陰,重建究竟給了什麼意義?

守護嵙角溪

2009-09-21

在拍攝嵙角溪的過程,讓我想起一個故事:「有天某人送了A一束花,為了搭配這束花,A開始整理桌子,慢慢地覺得四周環境不適合,也跟著打掃環境,越改越多,最後整個住家,甚至是社區都全盤改善了。」在我的感覺,嵙角溪的復育也是如此。雲林古坑鄉華山村的居民們,透過嵙角溪的原始風光,重新領會自然的美好,也反省華山以往商業模式操作下對環境的傷害,他們透過共識,推動生態旅遊,讓華山走出咖啡以外的另種風貌。

山上的果核夢

2009-09-21

今年夏天,一群二十歲左右的大學生進入深山部落,想要替小學生們蓋一間不一樣的教室。憑著一股擋不住的熱情,這群傻呼呼的年輕人,究竟會替小朋友,打造出什麼樣令人意想不到的教室?

失序的國土

2009-09-14

台灣,兩千三百萬人生存的島嶼,但我們了解這片土地嗎?我們知道如何使用這片土地嗎?一次又一次的天災地變,沒有讓人們學習到順天而為,土地使用亂了章法,人民如何能安居樂業?

長治久安|莫拉克颱風災後重建

2009-09-14

莫拉克風災過去,災後重建的問題接踵而來,民國九十八年八月二十八日通過的災後重建特別條例,掀起一陣軒然大波,到底災後重建會遇到哪些問題?政府推出的災後重建特別條例,又有哪些爭端?希望透過屏東縣霧台鄉的例子,大家一起討論,是否能有更細膩的作法?

山滑地動柴山危機|都市周邊山林的保育課題

2009-09-14

高雄市區內最大的綠地-柴山,一向是登山客的最愛,也是遊客欣賞夕陽的最佳去處,可是柴山的環境現況,卻很少受到社會關注。上個月十號,財政部國有財產局公告讓售柴山土地,引起各界討論,柴山地層問題與土地爭議。在八八水災剛屆滿一個月的此時此刻,讓我們一同透過柴山來檢視,都市周邊山林的保育課題。

【災後重建】莫拉克風災過後|遷村的欲走還留

2009-09-07

莫拉克颱風重創台灣山區,東部與南部許多原住民部落,家毀人亡,引發社會的震撼。

嘉蘭村的88山寨|部落的臨時安置之處

2009-09-07

一場災害,讓嘉蘭部落五十多戶民宅,掉入洪流之中。失去家園的部落居民,在臨時收容的空間裡,建造一個八八山寨,他們希望以團結的力量,走上漫長的重建之途。

走出下陷區|產業重建之路

2009-09-07

屏東特產-黑珍珠蓮霧,遠近馳名,說來諷刺,它是土地沉淪後而興盛的產業,屏東沿海地層下陷嚴重,導致海水入侵、土壤鹽化,鹽分是黑珍珠美味鮮紅的關鍵。這次颱風重創林邊鄉和佳冬鄉的蓮霧園,而更靠海的石斑魚養殖區,甚至全毀,地層下陷區是淹水的高風險區,如何才能走出下陷的陰影,遠離水患。

博奕門前-邁向金銀島

2009-08-31

2009年1月12日,立法院通過離島建設條例中賭博除罪化的條文,正式開啟了澎湖發展博奕產業的大門…

博奕門前-水土的代價

2009-08-31

澎湖地小平坦、四面汪洋,平均海拔高度,只有30公尺,既沒有高山丘陵可以攔截雨水,也沒有河流湖泊,可以儲存地表水,降雨量更只有台灣的一半,這些雨水不是流入大海,就是蒸發到大氣中。缺水是澎湖的宿命,也是澎湖人共同的記憶…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