絕大多數的電子工程師,都希望在科學園區裡安穩地工作,有一位電子工程師卻選擇回到家鄉,用雙手傳承祖先留下的土地,他把農耕生活的『心發現』,寫在部落格上,希望跟大家分享他的田間觀察。
● 八月十六日 晴日朗朗 氣溫32度
藍天之下,香蒲順著風、搖曳生姿,映照在水面上,成為美麗的風景,往前一看,池面上佈滿著白色花朵的迷你蓮葉,葉面看似有些凌亂,卻都是生物留下的痕跡,這裡就是曾昭銘的野蓮池。
基於對自然的熱愛,曾昭銘承接原本打算休耕的土地,因為在他眼中,休耕的土地,是沒有生命的,為了不要讓祖先相傳的田地荒廢,他決定辭去工作,用自己的雙腳跟土地對話。
因為不會也不喜歡使用農藥,曾昭銘用自然界的法則來種植野蓮,大肚魚負責吃會危害蓮葉的水螟蛾,防止細藻的任務,就交給立帆摩麗,每個環節都有生物把關。沒有農藥干擾的環境,草多了,昆蟲也就多了,自然吸引其他生物陸續進駐。
● 八月十七日 赤日無雨 氣溫33度
田間生活的一切,曾昭銘都一一用數位相機拍攝下來,長年累月的結果,讓他的部落格生態資訊十分豐富,連剛滿兩歲的兒子看到照片,都手舞足蹈起來。而規律的農耕作息,讓曾昭銘擁有健康的生活,和大地相處的日子,精神上也感到富足。
夜間的野蓮池是昆蟲的樂園,愛唱歌的螽斯、沫蟬、上夜班的清道夫蝸牛紛紛報到,埋葬蟲、水蠍子這些貴客也都來了,不管是白天或夜晚,這裡都有環環相扣的生態鏈在進行著。
● 八月十八日 風颱來臨前夕 氣溫31度
颱風來襲前,池裡有新生命誕生,不過這對曾昭銘來說,恐怕不是個好消息,因為繁殖力驚人的泰國鱧,讓他領悟到錯誤放養後的慘痛教訓,即使採用生物防治法,還是得小心謹慎。
真理大學自然資源應用系的莊孟憲老師,看著曾昭銘一路走來,把保育理念落實在生活中,認為這是很好的示範,在莊孟憲老師的藍圖裡,如果每個產業都能用自然生態的方式,就能夠替台灣保留下許多美好的事物,也不需要特地劃設保護區來保育。
不過,青年回鄉做有機,要面對的不只是主流價值給予的壓力,還有收入的實際問題。面臨難關的時候,曾昭銘還是樂觀相應,偶而利用空檔時間帶著本子,一筆筆勾勒出屬於自己的夢想,他的願望是,快快樂樂的看到生態,把作物行銷出去。
夕陽西下,野蓮池被落日染得金光閃閃,這裡有蜻蜓、有螺類、有生命在流動,還有著,加輦邦青年曾昭銘,傳承土地的熱情故事。
側記
在阿銘的野蓮池待了三天,真的就像他所形容的,每一次都是尋寶之旅,你永遠不知道什麼時候會和哪個生物相逢?一天早上我遇見了一條蛇,還來不及拿起相機前,牠就迅速的離開了,已經不曉得有多久,沒在野外看見蛇的身影,這次的相逢格外讓我感到興奮,下午再去阿斌的有機菱角田,在訪問阿斌的當下,一條蛇又竄了出來,阿斌說,終於找到讓鴨蛋消失的兇手,一天之內看見兩次蛇,我的感想是:「嗯~那種感覺真不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