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蜿蜒的林中路,這裡是雲林縣最美麗的森林小學-拯民國小。它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日治時期,前身是日本海軍航空隊,也就是神風特攻隊基礎訓練基地的學員宿舍,國民政府來台後,原本的學生宿舍改成虎尾空軍子弟小學。校園內的龜式防空洞,是當年日本人留下的遺跡,也是早期學生最難忘的回憶。1968年虎尾空小開始招收一般學生,為了紀念黑蝙蝠中隊烈士葉拯民,學校更名為拯民國小。
魯耘湘是拯民國小第二屆畢業生,小時候就住在國小附近的建國一村,當時眷村熱鬧的景象還深印在腦海中。如今眷村早已衰敗,埋沒在荒煙漫草中,但是拯民國小依舊欣欣向榮,年復一年的迎接虎尾鎮北溪里的孩子。村民在廣闊的校園種下好幾百棵樹木,讓樹陪伴孩子長大。
20多年過去,村民種植的小樹苗蔚然成林,芒果樹、蓮霧樹、鳳凰木、台灣欒樹、苦楝等各式各樣的樹種,構成了拯民國小豐富多元的森林生態,也成為動物們安心繁衍後代的家園。
為了讓小朋友不只是在樹下觀察,還能登高觀察樹冠的生態,校方特別在樹林架設了一座雙層平台。在拯民教書已經11年的自然老師蔡世宏,因為被拯民豐富的林相吸引,替不同年級的孩子,規劃了一系列生態課程。透過遊戲讓小朋友認識校園裡每一種生物的特性,還有樹木與生物之間,相互合作共生的關係。
近年來因為少子化與人口外流,雲林縣的小學普遍面臨學生人數減少的問題。雲林縣政府於是鼓勵學生不足的小校做優質轉型,發展每個小校不同的特色。拯民國小則是從生態出發,發展在地課程,學校不但請藝術家帶小朋友用在地素材創作,也把對自然的感動融入音樂中。雖然大部分的郊區學校,都面臨人數逐年減少的壓力,但是在虎尾卻有許多家長不辭辛勞,從市區把小孩送到拯民國小,也因此拯民國小的學生人數,一直穩定維持在60幾位。
就在去年,拯民國小突然被併校,成為大屯國小拯民分校,校產被麥寮高中接收,緊接著校園裡一百多棵樹被漆上紅色編號,老師與家長們才知道,縣政府計畫在這裡設立麥寮高中虎尾藝術分校,預計八月動工。未來藝術中學將跟拯民國小共用校區,在樹林區興建新校舍,有100棵樹將被移植,學生們聽到都覺得很傷心。
雲林縣政府表示,未來將採取就地移植的方式,並不會砍樹或將樹木移出。但是家長與社區居民質疑,距離正式動工只有一兩個月,在這麼倉卒的狀況下移植老樹,樹木的存活率讓人懷疑。而且決策過程粗糙,完全沒有考慮學生與居民的感受。
在居民的反彈下,雲林縣政府正考慮藝術學校的其他方案。而藝術也不應只是跳舞繪畫這些才藝,美感是來自對生活周遭細節的關注與了解。縣府如果要發展藝術教育,或許該做更細膩的考量規劃才是。
從神風特攻隊的訓練基地,黑蝙蝠小學到拯民國小,一批又一批的學生走進這座校園,又帶著滿滿的回憶離開。他們希望,小松鼠、黑冠麻鷺會繼續在這裡守候,合唱著美麗的森林樂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