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浮生

因為喜歡在菱角田中活動,水雉又稱為菱角鳥。在繁殖季節時,後頸部鑲著耀眼的金黃色,羽色豔麗搶眼。而細長的腳趾,使水雉可以輕巧地漫步在浮葉植物上,華麗的外表加上優雅的姿態,也為水雉博得凌波仙子的雅號。

近十年來,臺灣大部分的淡水沼澤被轉作為農田或是變更為建地使用,耕種型態的改變及棲地的消失,是水雉數量急遽下降的主因。水雉繁殖區的分布範圍,從過去的臺南、高雄、屏東,目前僅剩嘉南平原一帶,而以種植菱角為主的臺南官田地區,更是水雉僅有的活動區域。

現存不到五十隻的水雉集中臺南縣葫蘆埤、德元埤及火燒珠附近,是水雉最穩定的度冬區,然而計畫興建的高速鐵路281至282公里路段,正好穿越其中兩個活動的區域,這對數量已經不多的水雉來說是致命一擊。

1997年,全國十八個野鳥學會及溼地保護聯盟共同籌組了搶救水雉委員會,積極投入水雉調查研究,推動水雉保育的計畫,其中包括以每巢一萬元的獎金鼓勵農民發現並保育水雉,這個作法的確引起了農民的注意,但是真正能夠在田中發現水雉的情況還是不多。另外,每週由專職人員進行固定的定點調查以及每月透過義工的協助,進行較大範圍普查,以了解整體生態環境的變化。

1999年9月6日進行水雉普查,共發現近五十隻的水雉,除了成鳥,還發現不少剛孵出沒多久的幼鳥,然而在高鐵路線無法修改的情況下,危機依然存在,因此尋求並增闢水雉的棲地,是搶救水雉另一項重要的工作目標。

水雉有很強的眷地性,因此火燒珠的菱角田是最佳的保育地點,由於擔心土地日後會被變更成保護區而無法利用,雖然地主沈清益願意參與保育工作,對於租地的提議並不十分熱衷,經過多次協調終於取得臺糖的同意,提供位在臺南隆田附近的農地,做為水雉復育的棲地。水雉算是個稍微幸運的例子,能夠藉由人為的方式營造一個相對穩定的棲息環境,然而臺灣還有許多地方,棲地的改變與破壞,讓鳥找不到家的方向。

IBA重要野鳥棲地是由國際鳥盟推動的全球性計畫,透過國際特有鳥種界定的方式,進行生態敏感區域認定的工作,提供開發時的指標,以避免經濟開發對環境的傷害。目前在臺灣共劃了52個IBA,總面積達67萬公頃。因為濱南開發案而頗受爭議的臺南七股地區也列入其中,此地因為黑面琵鷺被炒熱以後,而劃設黑面琵鷺保護區,但是並沒有考量黑面琵鷺的生態特性,原本縣政府劃設的一千兩百多公頃,實際只有一百五十公頃,臺南縣野鳥學會薛天德描述:「只有日間棲息地,不包含覓食區域,換句話說只劃了一個客廳,沒有廚房。」他認為評定棲地的好壞及重要性,應該以整個鳥種龐雜度,不能僅針對保育鳥種,而捨棄其他鳥種。

不當的環境政策與管理,七股當地的居民也面臨與鳥類一般的困境,他們擔心一旦濱南開發案審查通過,將永久失去世代賴以為生的土地,七股潟湖豐富的生態相,可能被摧毀。七股海岸保護協會漁民陳家旺為了捍衛自己的家園,從公聽會、記者會、街頭抗爭,幾乎是無役不與,卻換來一次一次的失望,政府推動的壓力一直超越正面的回應,居民們所提出的建議對於決策的影響力仍然微弱。

東華大學環境政策研究所所長王鴻濬認為每一個開發計畫,應該建立至少面積相當的棲地來平衡,即環境資產的平衡會計帳,不要讓綠色資產上越來越少。更基本的是,應該自問:要發展到什麼地步?

王鴻濬的研究指出,彰化全縣工業區的範圍,有91%閒置,仍然開發了彰濱工業區,這些工業區在溼地一旦開發就無法回復,所以應該檢討的是工業區開發的政策,全面檢討工業區的閒置率,討論如何利用,而不是一再開發我們的島嶼,我們剩下的已然太少。

集數
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