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人的生活意見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剪輯 陳忠峰

一棵不一樣的聖誕樹、一個不起眼的茅草屋,有著什麼樣的故事?又蘊藏著什麼樣的期待?村莊該長什麼樣?阿公阿媽有意見!

花蓮初英山下有個聚落,來自奇萊山的雪水,經過山上的水力電廠流入水圳,灌溉山腳下的農田。這裡不但是天皇米和芋頭的產地,村裡的老人家,更是各懷絕技。

有很長一段時間,花蓮南華村跟其他農村一樣,茅草屋頂早就被水泥與鐵皮屋取代,砌石圍牆變成生硬的水泥牆。但是老人家並沒有忘記傳統的技藝,八年前在鍾寶珠號召下,老師傅們又有大展身手的機會。他們先從砌石圍牆開始做起,接著又用傳統的茅草、竹子,蓋了社區俱樂部。

經過七、八年的營造,茅草搭建的涼亭和傳統的砌石圍牆,成為南華村民引以為傲的社區特色。現在竹茅屋搭建的社區俱樂部,是南華村民的生活重心,從早上到傍晚,常常聚集十幾二十位阿公阿媽,在這裡煮菜、吃飯。



這裡不但是社區共同的廚房,也是小孩的遊戲場。老人家拿出看家本領,隨手做出一支支竹蜻蜓、小陀螺,成為小朋友們的免費玩具。社區也常常舉辦小朋友的活動,假日,老師帶著小朋友跟著阿公阿媽去田裡採菜。

當然,農村生活總是伴隨著節氣起伏。到了冬至這天,村子裡大大小小都聚集在社區廚房搓湯圓,附近東華大學的老師也帶學生走出學校,來南華社區上課。東華大學這堂課,就叫做「良食公社」,學生必須利用當地食材,親自下廚回饋社區,透過食材了解不同社區和不同的族群文化。

茅草屋簷下的裊裊炊煙,重新凝聚農村人情,也找回了農村朝氣。南華村另一個特色是水。水圳是南華生命來源,所以在營造社區環境時,處處都融入水的意象。村子裡有許多休耕農地和魚塭,是鳥類藏身覓食的場所,社區決定將這裡營造成溼地公園,這時老師傅的技藝又派上用場。除了用竹子和泥土做生態觀察牆,老師傅還特別用竹子,編出一張張小鳥可以休息的浮島。



鍾寶珠認為,過去政府在社區裡做了很多公共建設,因為不符合社區需要,成為蚊子館。南華社區的營造從圍牆、涼亭到公園,全部自己來,不但省錢,又融入社區創意。

創意在阿公手上,也在農地裡生長。位於花東縱谷的大富村,是另一個傳統的客家聚落,每到冬天,村民都會在田裡種植芥菜,準備做過年的長年菜。然而芥菜盛產,價格下跌,大富農民只好把賣不掉的芥菜醃漬起來。今年大富村「大和蔗工的厝發展協會」有個全新的點子,他們決定舉辦一個截然不同的聖誕樹。

大和蔗工的厝發展協會,跟農民購買盛產的芥菜,村民一起合作用399顆芥菜,佈置出一棵高三米五的芥菜聖誕樹。這棵芥菜聖誕樹不但讓寧靜的大富村,有了既濃厚又在地的過節氣氛,也吸引外地人一起來過節,品嚐芥菜湯的滋味。



大和蔗工的厝發展協會理事長蔡岳維希望,藉由這棵芥菜聖誕樹,讓地方產業有活化的可能。聖誕樹結束之後,媽媽們取下芥菜,當場就做起酸菜,所有的材料都可以回收,沒有一點浪費。

不論是初英山下的南華村,或是花東縱谷的大富村,村民用各種方式傳承、開創屬於自己的農村風貌。但是努力的背後,也有著深層擔憂。

近幾年,花蓮的農地價格不斷翻漲,在土地炒作趨勢下,農田鋪上水泥變成豪華別墅,農村逐漸喪失原本的樣貌。

或許是一頂茅草屋、或許是一棵聖誕樹,南華村與大富村的阿公阿媽們,在靜靜的生活裡,活出自己的生活意見,也活出自己對未來的願景。

集數
7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