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忠峰
找尋成龍濕地的未來|國際藝術節推動濕地保護
一個30年的沉寂社區,如何燃起新的希望火焰,成為一項艱鉅挑戰。一群觀樹教育基金會的環境工作者,一場史上最長的濕地保護行動,邁入第三年的光陰…
【610豪雨】給明天的警示|氣候災害的風險
我們面對氣候災害的風險與日俱增,城市的防災能力卻更加脆弱。當埤塘因為開發被填平,城市的滯洪空間一一消失,我們是否有找出與水共生的策略呢?
栓不住的真相|核二廠發生世界首件錨定螺栓斷裂事故
他曾經是參與核一、核二建廠運轉的資深技術人員,如今,他站上反核運動最前線。當核二廠發生全世界首件錨定螺栓斷裂事故,台電的安全保證,為什麼說服不了曾在裡面工作的員工?
港口部落黑土地|原住民還我土地運動
港口部落黑土地上,灑落著抗爭的淚滴,部落族人誓言爭回土地。長期以來,部落土地被政府侵佔,在觀光開發的危機下,族人擔心永遠失去土地,於是展開漫長抗爭,取回思念的「部落黑土地」…
核電廠補考記|從福島核災看臺灣核電廠的耐災準備
全世界都在體檢電廠、加強防災措施。福島醫科大學副校長山下俊一提醒,福島災害,顯示核災難以預測,「單單就這一點,周邊國家就不應該以日本為師,而要將這次的失敗做負面教材…」
挽救五溝水溼地|找出兼具生態與防洪的方法
清澈湧泉流過大地,形成美麗的五溝水溼地,但是開發的夢魘,讓生態面臨浩劫。在怪手動工前,各方齊力搶救,希望挽救湧泉溼地上,潔淨的生命之水…
地域限定~礦鄉猴硐|結合人文與生態深度體驗猴硐
當沒落的猴硐遇上流浪貓咪,山城變成貓村,假日人潮洶湧。面對暴增的遊客,老猴硐,有些措手不及。觀光發展能為地方帶來繁榮,卻也可能讓地方失去原本的色彩,面對突如其來的觀光浪潮,猴硐該怎麼樣保住自己,產出「地域限定」的在地特色?
守護草鴞|夜間出沒的猛禽
台灣低海拔草生地,有一種長相很奇特的貓頭鷹,叫做草鴞,圓圓亮亮的小眼睛、白白的臉,像是剖了一半的蘋果,生性敏感害羞加上只在夜間活動,很少有人在野外看過牠的模樣。高雄市野鳥學會長期在中寮山進行生態觀察,意外發現這裡有固定的族群存在,不過最近幾年,卻沒有再發現草鴞的巢位,憂心的他們,決定要展開搶救行動…
福壽螺養不得|養殖生產急喊停
農地間的農路上,偶而可看見被車子壓碎的福壽螺,農民對牠厭惡至極,因為牠嚴重危害作物生長,卻就是無法徹底消滅牠。日前卻傳出,有農民養殖福壽螺賣給生技業者,讓農委會緊急跳出來喊卡,說福壽螺絕對不能在台灣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