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岱屏
04_核四 合適?核四重啟的探討|能源轉型轉到哪系列報導
台灣一共有三座核能電廠,六座核電機組,其中兩座機組已經除役、一座提前停機,目前只剩下三座機組在運轉,占總發電量約9%,到了2025年核三廠最後一部機組屆齡除役,台灣將正式走入非核時代。 在國際減碳的壓力下,有些擁核人士主張要把核能當成是減碳的選項,提出重啟核四公投。已經封存七年的核四該不該重啟?這個糾纏台灣近30年的議題,再度讓能源轉型之路掀起波瀾。 核四爭議不斷...
06_尋找隱形能源 節能就是新電力|能源轉型轉到哪系列報導
近年台灣夏季尖峰用電不斷飆高,尖峰用電五成以上來自住商部門,主要是空調需求,台電估計氣溫每升高一度,系統負載最高可能增加50萬kW,相當於興達火力電廠一部機組的發電量,要降低尖峰負載,必須提升建築能源效率。 根據台灣環境規劃協會理事長趙家緯的研究,建築外殼隔熱效果對建築節能的貢獻約占四分之一,其他四分之三都來自設備能效的改善,因此老舊空調的汰換將是當務之急。 鼓勵更換節能家電 汰換吃電的老舊家電...
01_為何而轉?我們與2025的減碳距離|能源轉型轉到哪系列報導
洪水、乾旱、大火、熱浪,極端氣候造成的災害,在世界各地不斷發生,極端氣候,也威脅著台灣的生存。2020年,台灣首度一整年沒有颱風過境,造成長達八個月的嚴重旱象。 全球控制增溫1.5度破局 全球氣候災害持續發生 2021年8月,IPC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提出,由於人類排放溫室氣體與砍伐森林,導致全球氣溫上升速度高於預期巴黎協定,控制在增溫攝氏1.5度的共識,有可能在2030年就突破,...
是誰在用電|電電看圖表
台灣2020年總用電量2712億度,工業部門就用了一半以上,用了1506億度的電,再加上住宅及服務部門,這三大部門就用掉全台九成電力。根據 2019~2020年《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的電力消費占比,工業部門占全台55.6%,服務業部門占17.1%,住宅部門則占18.5%。 我們的用電量用到哪裡去呢? 2020年住宅用電量較前一年成長6%,超過往年平均值。經濟部分析,...
提升能源效率|電電看圖表
根據國際能源總署的建議,要達成減碳目標第一要務是提升能源效率,也就是節能。2016年政府提出新能源政策時,也將推動節能極大化、抑制電力需求成長1%列入目標。但是這幾年在提升能源效率上成效如何?是否每個部門都有達到目標呢...
電從哪裡來?|電電看圖表
我們的電力主要來自燃煤和燃氣,兩者合計占電力來源八成以上。2016年,政府提出新能源政策,以非核、減煤、增氣、展綠作為發展方向,並訂出到2025年能源占比要達到燃煤30%、燃氣50%、再生能源20%的目標。 2020的發電結構 再生能源能否在2025年達標,仍存在許多不確定因素。2020年再生能源占總發電量僅5.4%,未達政府原訂規劃目標值9%。主要原因是乾旱導致水力發電大幅下降。另一方面,...
揭開電價的真相|電電看圖表
你可能不知道,我們的一度電平均不到三塊錢,比一顆雞蛋還便宜。 根據台電資料,2020 年台灣住宅用電的平均電價是全球倒數第 4 低,比起鄰近的韓國、日本等國家都來得便宜,日本甚至一度電要7塊半,是台灣電價的兩倍以上,工業電價的平均電價則是全球倒數第六低。對於缺乏自產能源,98%以上能源都仰賴進口的國家而言,電價低廉是一個相當矛盾的現象。 來看國際之間電價比較...
不斷攀升的用電成長|電電看圖表
你知道我們用了多少度的電嗎? 從2016-2020年,我們總用電量不斷成長,2020年的電力消費從2019年的2656億度,到2020年成長到2711億度,大約增加了55億度,比2019年成長2.1%,遠高於近五年平均率1.62%,不免讓人憂心,我們該要如何因應不斷擴張的電力需求呢? 根據2019~2020年的《全國電力資源供需報告》,未來電力需求預估每年成長2.5%,四年下來就有10%,...
天際線保衛戰|城市景觀的界線在哪裡?
高雄蓮池潭映照著湖畔山景,玄天上帝和龍虎塔,更是風景區地標,市政府計畫在旁邊的綠地進行公辦都更,許多市民擔心,未來如果高樓林立,將是景觀破壞的開始。無獨有偶,台北萬華龍山寺後方,也有建商正著手進行31層的高樓建案。當各種開發進駐風景區或古蹟旁,如何能讓景觀和天際線,不再淪為犧牲品?
【島在現場】橋科通過環評|2021.9.1
備受關注的橋頭科學園區(以下簡稱橋科)開發案,今天進入環保署環評大會審查。會前地球公民基金會等民間團體呼籲,橋科在草鴞保育、有機專區、再生能源及再生水等議題上都應有更完整的討論與解決機制,部分委員對草鴞保育、地質調查等也提出意見,不過環評大會最後仍做出決議,橋科有條件通過環評。 草鴞保育 由於橋科開發範圍也是一級保育類草鴞的棲息地,草鴞保育問題也成為委員關注焦點。在歷次專案小組審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