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口五金救經濟?|提煉貴金屬的環境代價

採訪/撰稿 錢志偉
攝影/剪輯 陳添寶 

廢五金,常人看來是垃圾,在回收業者眼裡,卻是潛藏無數寶藏,業者運用熔煉技術,從不顯眼的廢五金當中,提煉出金銀銅鐵錫等貴重金屬。另外像是觸媒轉換器的「銠」、電子接點或航太材料的「鈀」等稀土金屬,也都可以提煉,市場交易熱絡,業者經常得「捧現金」才能拿到五金料源。

2012年,台灣金屬回收業就靠著收購廢五金,提煉貴金屬,挹注了新台幣600億元營收,「錢」景一片看好。但是回收業者卻大吐苦水,表示台灣「五金料源不夠」、「黃金產量不足」,希望政府開放廢五金進口,以彌補產能。



過去五金廢料可以進口,但1993年發生二仁溪污染事件後,政府公告禁止輸出入。二十年來,廠商因料源不足,不斷要求開放,環保署陸續鬆綁,現在剩下14項混合廢五金,還列在有害事業廢棄物名單上。

眼見五金料源短缺,廠房產能閒置,台灣回收業者們,開始把腦筋動到這14項有害廢棄物上,希望環保署能鬆綁,同意進口。而聽到回收業者「餓肚子」的心聲,環保署也打算同意開放其中12項,包括電線電纜、廢電壓器、廢電腦、廢家電、廢印刷電路板及其廢料等等。

環保團體和學者認為,這樣的鬆綁,是在「進口公害救經濟」,把土地污染留給子孫。中華醫事科技大學副教授黃煥彰即指出,電子廢棄物含有鎘、鉛、汞、溴化阻燃劑等有毒物質。處理過程會產生廢酸、廢水、廢污泥,沒有回收價值的會拿去掩埋或焚化,對環境將造成嚴重負擔。他也舉證,1970年代,二仁溪下游灣里地區長達20年的廢五金回收,讓二仁溪水質及河畔土壤嚴重污染,一旦鬆綁開放廢五金,當年環境破壞的慘況,可能在全省各地再度上演。



立委田秋菫在公聽會中表示,如果將12項廢五金改成一般事業廢棄物,運輸車輛就不用GPS管制,而且只要地方政府核准就可以進出口,環保署要如何控管?況且台灣一年有400萬噸事業廢棄物,需要透過焚化或掩埋來處理,台灣自己的事業廢棄物,已經多到淹腳目,處理不完,現在又要開放更多廢五金進口,政府有能力管理嗎?

對於環保團體的質疑,環保署廢棄物管理處吳天基處長表示,廢五金進口鬆綁可扶植資源再生產業。吳天基指出,國內廢電子產品回收率高、處理技術好,而且廢五金進出口還需個案審查,處理過程的廢棄物,也要求網路申報及追蹤,從進口到最終處置都有完善管控,不會有污染問題。

「我們的島」記者實際來到台南灣裡的廢五金回收專區,現場的廢電子材料和塑材,就像堆沙包一樣,棄置工廠路旁。來到二仁溪堤邊,仍有露天燃燒廢電線、電纜的情形,溪川荒地更有電子廢棄物胡亂傾倒的情形發生…



環保團體提醒,「請神容易,送神難」。一旦12項廢五金開放之後,世界各地的廢金、廢料,將源源不絕進入台灣,增加台灣環境的負擔,業者以露天燃燒來解決電子垃圾,爐碴、底渣,悄悄地攻占河床、農地、魚塭,可能會一再發生,而且不只在台南,全國各地都有可能,台灣想進口五金救經濟,卻有可能因此傷了環境。

集數
7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