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不要古蹟-鹿港龍山寺的哀愁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陳志昌

當921地震,毀壞二百多年的鹿港龍山寺,讓這棟老廟面臨建廟歷史上的最大危機。全國都為這座受到重創的歷史古廟悲傷不已,在善心人士的奔走下,鹿港龍山寺開始進行修復,但是技術的缺乏、觀念的分歧,讓這座一級古蹟面臨修新與復舊的雙重難題,也讓人擔心一座古廟會不會在修復之後,不再擁有舊日的華麗?

充滿歷史光輝的鹿港,在清代曾經是繁華的港口城市,吸引大量移民前來開墾,設立行郊進行貿易,其中來自泉州的移民,在經商富裕之後,紛紛從故鄉引入信仰,在台灣各地建立龍山寺。1786年,鹿港龍山寺在現址開始動工興建,經過幾次擴建後,才成為現今樣貌,廟宇分成山門、三川門、正殿、與後殿的四進縱深,並且高聳的屋身,呈現一種莊嚴的氣勢。

在當時建廟,幾乎募集重金,招募大陸最好的匠師,渡海來台建造,也讓鹿港成為匠師聚集的中心,影響台灣傳統工藝的百年發展,這批一流匠師所建出的龍山寺,甚至在後來被譽為台灣紫禁城。至今,龍山寺依舊保存相當古老的原貌,成為國家珍貴的文化資產。

傳統木構建造的廟宇,除了大木結構的建築美感,結構上所施作的木雕、彩繪,更是觀賞廟宇美學不可或缺的事物。像是龍山寺戲臺屋頂上的八卦藻井,利用木架斗拱的幾何美學,繪以華麗的彩繪,蛛網式的型態,是台灣無價的國寶。

龍山寺如同一間藝術寶庫,聚集台灣廟宇藝術的精華,但是由於歷史久遠,長期受到蟲蛀腐朽的危害,各界也想盡辦法來防腐除蟲,希望保護龍山寺的歷史風采。但是921地震,讓龍山寺受到重創,造成樑柱歪斜、磚牆龜裂,整棟廟宇面臨興建以來最大的危難。在評估之下,決定卸下正殿屋頂,徹底檢查大木結構,並且針對損壞部分,進行修復與更換。經過幾年的工作,後殿與正殿陸續修復,龍山寺將有新的生命。

在正殿內部,已經更換許多支撐樑柱,拆掉的百年樑柱,將被當作文物保存,對於部分輕微腐朽破損的木雕或木構,也以局部修補的方式,進行補強整修。但是新的屋頂、新的柱子,讓龍山寺古意消失,引發外界對修復工程的不同看法,擔心這種為修而修的心態,失去修復的全面思考。

鹿港傳統匠師憂心,他們認為以現代建築工程思維,修復百年古蹟,具有極大的風險。傳統廟宇建築,保留傳統木構建築的精華,那種完全利用木料,相互精準榫接的技術,更是東方文化的驕傲。

在龍山寺,結構修復的方式,在傳統與現代間徘徊,但是木構上彩繪的保存問題,更是讓人擔心。因為那是彩繪名家郭新林的代表巨作,龍山寺最早就是由他的家族進行彩繪。1898年出生的郭新林,生長在彩繪家族之中,台灣許多名門宅邸都有他的家族所繪作品。郭新林耳濡目染,進入彩繪世界,一生畫過無數作品,龍山寺全棟的彩繪,更是他登峰造極之作,影響後世彩繪藝術相當深遠。

郭新林的彩繪,完全繪製在木架構的表面,一旦更換新木,彩繪就會消失不見,並且在修復過程中,一有疏失,就對脆弱的彩繪,造成破壞。在學者觀點上,傳統彩繪會有壽命,不是不能重繪,但是缺乏專業,任意的重繪,常常成為一場藝術災難。在專家的看法上,傳統彩繪如同一部珍貴的文化史,蘊藏著台灣數百年來的書畫藝術。

鹿港龍山寺,目前仍在修復中,每個人對它都存有一份深厚感情,也深深影響對於修復過程的精細要求。對於傳統匠師培養困難,傳統技術漸漸失傳,龍山寺的修復有如一個有別傳統廟宇修復的新實驗,開創台灣古蹟修復的新典範,也牽動著台灣子民的心思,誰都不願意一棟保存古老風貌的大廟,在修復之後失去靈魂,也許更多的想法交流,更多的專業關注,才能為台灣歷史,留下鹿港龍山寺的歷史風華。

曾經到訪過龍山寺,深深受到它的歷史美感吸引,龍山寺在921地震受到重創後,修復工程展開,卻不知這棟珍貴的一級國寶,將會以何種面貌重現,於是規劃採訪,希望能夠看看龍山寺的現況。

新建與復舊,一直是古蹟修復的極大爭議,同樣也發生在龍山寺的修復上,確實需要更多的討論,以及更多的關心,台灣才不會失去這座美麗的國寶。

集數
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