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進南海:踏上神秘的國土東沙與太平島

撰稿/導演 柯金源

南海的東沙島與太平島,大部分的台灣人長期來只聞其名,未曾見過其真實面貌。既然它們是我國領土,總該讓人民多瞭解一點點概況吧!因此,詳實紀錄與製作深度報導,是初期的起心動念。另一方面,也因爲這兩座小島長期處於軍管狀態,所有資訊皆來自於官方,更增添了一層神秘面紗,每次想更深入了解,總是碰了軟釘子,就更加深不是很真切的感覺,這也促發我揭秘的念頭。

1998年,為了撰寫採訪申請計畫,我開始搜集更多相關文史資料,發現可用資料及環境生態相關的研究十分的少,心想,要經營管理一座島嶼,如果對它了解有限,那所擬定的管理政策又是否可靠呢?

2000年間,太平島與東沙島的防衛任務從陸戰隊轉移給海巡署,防務性質由軍事守衛的國防要塞,轉換為海域治安、生態保育與人道救援為主。因此,當時的國防單位與海巡署採取較為開放的態度,適度核准媒體報導的申請,以彰顯駐守人員不只是換過制服而已。

海軍南沙護航艦隊到太平島支援演習的兩棲登陸裝甲車

從想像踏上實地  實地尋訪東沙與太平島

因此,2000年起,我們陸續獲准登上東沙島與太平島,這才逐一瞭解這兩座島嶼的基礎環境,以及正面臨的挑戰。發現我們一般人對於南海島嶼的想像,與實際狀況差距很大,於是開始規劃製作紀錄片,並進一步著手收集相關的歷史影音資料,希望全面性的呈現南海島嶼的全貌。

其中很特別的兩筆影像,一是1994年間,中山大學組織了一支近五十人的南海科學考察團隊,參與調查的邱文彥教授利用同行之便,所側拍的影片。他錄下國軍荷槍實彈驅離中國漁船,以及東沙島已消失的龍擺尾沙灘等景觀。另一筆是太平島陸戰隊戰士,在1999年間,錄製同袍間的生活花絮,以及對家人問候的家庭錄像。對於拼湊早期南海島嶼守軍的概況,以及生態環境樣貌相當重要。

隨著登島次數增多,我們就想更深入去探究島嶼的未來性,但卻令我們陷入兩難,在部分軍管的狀況下,能讓媒體拍攝的資訊,與我們想瞭解的部分,還是有一些差距。我們只好採取以時間換取空間的方式,在每一次的採訪任務結束之後,先推出新聞專題,持續累積更多影音資料,再製作紀錄片,把製作期拉長,以新聞專題養紀錄片的策略,也遇到幾個難題。

一片死寂的東沙海域  大規模建設的太平島

2000年,當我們大費周章,從台灣運輸潛水器材到東沙,第一次潛入潟湖內的珊瑚礁區時,被眼前的景象給嚇呆了,水下五到十米間來回搜尋,竟然找不到一株活的珊瑚,整個海域死寂、暗沉,珊瑚碎屑、斷枝綿延成片。當我浮出水面、久久無法按捺心中的憤怒與悲傷。事後,我們將東沙環礁,因聖嬰現象,造成珊瑚死亡,又遭受中國與越南漁民入侵領海,以毒電炸方式,嚴重破壞海洋資源的狀況,做成專題報導引起外界的重視,相關單位也著手規劃較大型巡防艇停靠,增強巡護能力。但如此一來,我們又擔心港灣工程是否會影響潟湖的自然生態環境?

2007年東沙環礁內仍可見到死亡的珊瑚成片

而太平島也同樣為了加強運補能量,以及強化防衛實力,也需要闢建軍事基礎設施,但對於只有0.5平方公里的小島來說,任何工程均要仔細評估。其中最讓學者擔心的是太平島上最珍貴的,超過百年、二十公尺以上的海岸林,這是島嶼陸地涵養水文的命脈。

太平島為了闢建機場跑道,豐茂的熱帶海岸林遭到砍除,椰子樹大約有300棵。
2014年 太平島的熱帶海岸林面貌已大幅變動。

因爲南海局勢相當緊繃,採訪團隊每年提出的採訪計畫,也更加曲折。因為登島的交通、食宿、拍攝等後勤支援,需全部仰賴國防部與海巡署。經過幾番波折與延宕,東沙島的紀錄片『渡·東沙』,到了2006年才算階段性完成。

2018年,在海洋研究中心的協助下,再次製作一小時的『東沙二十』補上了之前不足的部分,另一部『太平島』紀錄片也拖到2017年才正式上映。南海兩座島嶼前後拍攝期長達十八年,可說是一場漫長的醞釀、折衝、等待與煎熬。

回頭來看,從2000年至2019年間,採訪製作團隊,累積了相當大量豐富的自然環境影音素材,尤其是周邊海域的水下環境變遷資料,除了可供製作新聞報導與紀錄片之外,還具有學術研究價值。當中還有海巡人員的執勤與生活面向的紀錄,其中幾位義務役海巡人員是自願上島服役,事後發現在島上的任務與生活,跟上島之前所獲得的資訊差距很大,而感到苦悶、後悔;但也有服自願役的士官,認為外島的薪水加給較多、儲蓄機率也比較高,況且小島環境單純、空氣新鮮,很希望能夠持續爭取到駐島的機會。

借鏡彈丸礁經驗 找尋小島出路

我們想呈現島嶼的多元面向,除了紀錄自然環境,也關照人性的喜怒哀樂。在這趟紀錄過程中,我們不斷辯證、釐清、沈澱,想找到兩座島嶼的出路與觀點。因此,特地與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人員,前往台灣宣稱擁有主權的「彈丸礁」(拉央拉央島),觀察、紀錄這座島嶼的生態環境與經營策略。

「彈丸礁」位於太平島南方,目前實際上是被馬來西亞所占領,而馬來西亞政府除了派軍駐守以外,還同時在島上經營高級休閒潛水度假村。我們參考「彈丸礁」的經營管理模式,東沙島與太平島也有一個共通的優勢,如果以南海爲範圍,規劃為南北海域的國際海洋生態研究中心,增強國際參與力道,以及規劃大型海洋保護區,降低周邊國家進行資源掠奪的正當性。

人工島嶼-彈丸礁又稱拉央拉央島,島上鳳頭燕鷗成群,也有人稱呼它為燕子島。

而東沙外環礁長期來就是香港潛水客的最愛之一,看到香港人在自己的國境海域潛水打魚,來去自如,台灣人卻無緣接近,心情很複雜。如果我們也能有效管理並進行輔導,還是有機會把外環礁規劃為遊艇休閒潛水旅遊的示範點。

【註:想更多了解拉央拉央島可以連結觀看2009年我們的島-再生‧海角樂園
 

島嶼定位因人定義   拋開我執讓島自由

在冗長的紀錄過程中,我們也發現不同領域的人,對於這兩座島嶼的想像差異很大。所以,在進行後期製作的時候,就想把這差異性給擺進來。但必須要有一條軸線,把不同的議題討論給拉住。『渡·東沙』紀錄片是以不同的人想從東沙島上獲得他所想要的利益,或者,想把它推向自己認為對的方向,包括我自己也不例外。因此,以「超渡」的概念來詮釋這多元的需求。而配樂也以「心經」為主基調,強化「渡」與「執著」的對比,最後,以不要執著有,也不要執著無,放開人類主導的手,讓「東沙島」回到自己的自然輪迴。

南沙護航艦隊的海軍運輸艦與海巡署巡邏艦。

在剪輯『太平島』紀錄片的時候,早期搜集的兩段影音資料幫了大忙。因爲太平島近百年來,曾先後歷經五個不同政權的爭奪。它就像一個不具主體性的奴隸,飽受不同主人輪番壓榨之後,還得不到喘息的機會。在如此沈重的歷史背景之下,兩段歷史影片適時穿插其中,就彷如翠綠林間的清涼海風般舒緩。

而另一方面,太平島是一座距離台灣最遙遠的小島,它曾經是南海中,最璀璨的一座自然瑰寶。近五十年來,還承載著國族榮辱的大責,目前更是南海國際軍事角力的前哨站。不過,台灣人對它所知有限,卻充滿著無限的想像,甚至索求。有人把它當作政治提款機,卻鮮少為它仗義執言。

每座島嶼自有它本來的生命脈動、自然循環、樣貌與價值。如果占有它的人類,就是要從中有所獲益的話,也需要降低對於島嶼環境的各種擾動。我認為,人類的慾望形塑了島嶼面貌,也牽動著海島生命的未來。大興土木,是為了占有,鋪陳未來掠奪的方便性,還是為了生態之永續?目前,我們擁有南海兩座島嶼的主權,但是否也同樣珍惜島嶼千百年來所孕育的生靈。如果,我們百般計較之後,只是占有了一座失去性靈的珊瑚礁島,那,大家所為何來?

2007年7月東沙環礁潟湖出口空拍
集數
1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