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週播出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十九世紀初,噶瑪蘭族從宜蘭平原遷徙到花蓮,在豐濱海邊建立新社部落,當地人稱海邊這片二十多公頃的平台為新社半島。百年來,新社半島的稻米在海風吹拂下長大,潮間帶螺貝類豐富。部落青年潘國祥回憶,小時候跟著父母來海邊野餐,只需要帶米,在海邊撿貝類、海菜,潛水抓龍蝦、九孔,午餐就有著落。

新社半島附近海域有一大片美麗完整的珊瑚礁,不過近三十年,海底生態越來越差。新社部落農民潘銀華懷疑,稻田使用化肥、農藥後的尾水流入大海,可能是造成近海生態惡化的原因之一。十多年前,潘銀華開始嘗試友善種植,再進一步走向有機耕種。潛水觀察發現,轉型做有機之後,海底珊瑚的狀況似乎有好轉跡象。

為了驗證心中假設,從2017年開始,新社部落的青年和環保團體合作,和志工一起在附近海域進行珊瑚礁體檢。新社部落農民也在花蓮農改場協助下,持續推動有機耕作,並監測農地和附近溝渠的水質。

不過就算是轉型做有機,如果沒有管控肥分,還是會有過肥的水,污染海洋的問題。如果這些農業尾水在流入海洋前,能先在濕地淨化,是不是能減少污染?2019年,花蓮農改場在新社半島進行實驗,規劃六塊小型濕地做為緩衝區,種植空心菜等水生植物,讓肥水入海前能先被濕地淨化。實驗結果發現,緩衝區可以有效吸收尾水中的氮肥,減少水中多餘的營養鹽。

花蓮農改場的實驗雖然已經結束,但無形中影響了農民的觀念和做法。宮莉筠和部落青年合作耕種的有機田,就特別將部分的田區規劃為濕地,一方面淨化水質,一方面也做為各種原生植物的保種區。

除了營造可以淨化水質又可以復育生態的小型濕地。今年開始,宮莉筠也嘗試肥料不外求,用濕地裡自然生長出的滿江紅替代氮肥。滿江紅是一種水生蕨類,可以從空氣中固定氮。宮莉筠將濕地裡自然長出的滿江紅,一桶一桶舀起來,放進稻田,滿江紅生長快速,大約一兩個月的時間,就布滿水田。

根據花蓮農改場助理研究員倪禮豐的計算,一分地的滿江紅,可以提供同樣面積稻作所需要的氮肥,此外還可以吸收過多的營養鹽,淨化水質。

老一輩噶瑪蘭族農漁兼顧的斜槓生活,也傳承給年輕一輩,不過內容有些轉變,過去下海是為了捕魚、抓龍蝦,但這幾年年輕一輩下海,還多了一項任務,調查海底生態。

部落青年提出海底資源調查計畫,得到林務局社區林業計畫的補助,部落也得到生態調查專業團隊的協助,可以更完整的記錄海底生態的變化。新社海底調查的成果令人驚艷,不但記錄到軟珊瑚、石珊瑚和柳珊瑚的分布,拍攝各種珊瑚礁魚類,漁民主要的漁獲-龍蝦,也經常入鏡。海底生態記錄出版成繪本或攝影集,吸引更多部落青年自發地去考潛水執照,加入生態調查。

目前新社半島有三分之一的面積是有機耕作,有機農戶也推出以保護海洋為訴求的聯合品牌,釀造米酒,希望能打開銷售通路,讓更多農民願意加入守護土地與海洋的行列。新社社區發展協會正推動在新社半島成立有機促進區,希望未來可以保有這片祖先留下的海梯田。

三月初,宮莉筠田裡的滿江紅已經打進泥裡化為養分,為下一期稻作做好準備。每年插秧的工作,都會邀請新社國小的小小農夫們來參與。雖然小朋友插下的秧苗東倒西歪,但這是宮莉筠和師生們共同營造的空間,也是部落孩子認識土地和海洋的開始。

在新社海濱,海風正看顧著水田,水田也看顧著海裡的生物,隨著四季的循環,滋養一代又一代的生活…

學科
海洋, 農業
縣市
  • 花蓮縣
  • 豐濱鄉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張岱屏
攝影 顏子惟 陳添寶 賴冠丞,剪輯 顏子惟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荒野保護協會台南分會邀集一群志工,進行人工巢箱計畫,要讓貓頭鷹有個新家。城市有許多樹木,但是因為干擾或樹幹過小,貓頭鷹其實不容易找到巢洞。設置人工巢箱,除了有助鳥類尋找新家,也能提供研究觀察。目前第一批人工巢箱,規劃設置在台南的巴克禮公園,以及甜心有機牧場。

利用規格化的合板,大家進行分工,從釘製到上漆,製作大量巢箱。人工巢箱必須考慮動物的生態習性,才能讓牠們願意入住。

巢箱製作完成,進行戶外懸掛工作,猛禽專家曾翌碩解說巢位選擇要點。要注意避免傷及樹木,保護措施不能少。人工巢箱固定好位置後,還有檢查手續。

嘉義縣梅山鄉瑞峰村,棲息著台灣一級瀕危物種的台灣山麻雀,數量約有二百隻,嘉義林區管理處五年前就推動人工巢箱保育計畫。嘉義縣野鳥學會長期協助山麻雀保育工作,理事長陳建樺發現,瑞峰山區多為茶園,樹木不多,台灣山麻雀不容易找到巢位,所以思考透過人工巢箱來幫助。

第一代山麻雀人工巢箱以竹管製作,但是卻有漏雨潮濕,導致孵化率不高的問題。後來仔細觀察使用狀況,經過數次改良,終於製作出符合需求的巢箱,不只防潮保溫,還有洞口前陽台。

選定茶園附近的電線桿,將巢箱掛上,剛好有過去從事電桿攀高作業的志工協助,順利完成裝設作業。巢箱也會裝設在檳榔樹上,但發生蛇類攀樹吃蛋,於是又想出在檳榔樹旁立竹竿,巢箱再裝設在竹竿,拉出適當距離,避免蛇類攀爬過去的對策。

協助山麻雀居住的問題,接下來是解決食物問題。

瑞峰村主要種茶,山麻雀的食源不多,還有農藥問題,居民於是提供食物農場,已有十多個地方種植小米,歡迎山麻雀蒞臨。

居民黃惠瑜除了提供土地保護山麻雀,也會利用到校代課時間,推廣保育。瑞峰國小推動保護山麻雀的環境教育,並成為學校的特色保育物種,師生製作認識故鄉圖畫書,宣導山麻雀生態。

到了山麻雀繁殖季,陳建樺和妻子會利用自製的探巢工具,挑選鳥類離巢時,以快速不驚擾的方式,探查鳥巢使用情形,作為改進參考,並且記錄育成率,提供研究統計。

瑞峰村的山麻雀,在人工巢箱協助下,族群數量慢慢增加。地方居民思考,如何結合生態與生產,發展地方生態旅遊。

人造巢箱裡,鳥類飛進飛出,人類因為愛心,為鳥類打造新家,讓牠們有個安心住所。

學科
動物
縣市
  • 台南市
  • 嘉義縣
  • 梅山鄉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剪輯 張光宗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畫面來源/李錦城

台灣是光點小火蟻在東亞的第一個入侵地,體型非常小,以工蟻來說,體長只有1到1.5毫米,從土壤、石頭、朽木到樹上,只要有空間都能夠居住。蟻巢型態也沒有明顯特徵,必須實地翻找或利用洋芋片當作誘餌,才能更有效率地監測光點小火蟻。

研究人員會按照之前調查到的樣點,一一放置洋芋片吸引牠們。大約40分鐘過後,再回去樣點拍下洋芋片上的光點小火蟻,如此就能進行統計和分析,並按照牠們的取食密度,判斷該地光點小火蟻的危害程度。

光點小火蟻防治專案計畫助理許伯誠,翻開其中一片洋芋片說明:「以這個來說,應該已經有50隻以上,就算是3到4級的程度,危害比較高。」

國內最早發現光點小火蟻的地方,位於台中市烏日區,後來研究團隊一邊根據當時的入侵點位擴大調查,一邊也順著民眾的通報,去外縣市查看,現在調查到的,都集中在台中市的烏日區與和平區。

小小的光點小火蟻為什麼會成為百大外來入侵種?原產於中南美洲,可以取食各種野外的無脊椎或脊椎動物,而且對其他物種具有強烈排他性。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計畫博士後研究員李錦城表示:「我們時常在小火蟻蟻巢,發現其他昆蟲的屍體,像是鱗翅目的幼蟲,還有一些白蟻的屍體。」

這種小火蟻的螫針可以麻痺獵物,一旦受到壓迫也可能會咬人,被螫到的感覺就像觸電,所以又被稱為「電火蟻」。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教授林宗岐指出,在夏威夷,曾有農夫被樹上掉下來的光點小火蟻螫咬;也有文獻顯示,貓狗因為被光點小火蟻攻擊眼睛,引起白內障等疾病、最後失明的案例。

一般來說,不同巢的螞蟻之間存在競爭關係,相遇還有可能打架。但光點小火蟻具有超級群落的特性,也就是說,巢跟巢有蟻道可以相連,同一個區域裡所有的巢都算同一巢。李錦城解釋:「這代表牠們可以把精力用在壯大族群,因為不需要自己競爭,所以族群密度就會提高。」

「一個區域幾百公頃都是同一巢,而且數量非常多,牠們就可以把這區域占下來。」林宗岐提到,像是烏日區與和平區,光點小火蟻入侵範圍都只有幾公頃,但裡面已經全是光點小火蟻,樹上地上都是,其他螞蟻已經很少。

另外,光點小火蟻的蟻后還會行孤雌生殖,產下新的蟻后。「意思是蟻后可以自己生蟻后。」林宗岐表示,這意味著:「只要一巢、一隻蟻后帶進來,在這個環境慢慢長,牠可能就會變成一千萬個巢,占下地盤。」

為了避免棘手的光點小火蟻蔓延,從今年起,研究團隊每個月都會到烏日區跟和平區施放餌劑。許伯誠說,團隊主要是參考國外做法,以及從其他螞蟻的防治經驗中,挑出數種餌劑來測試。由於其他螞蟻也可能會食用,而且確切功效還得再評估,所以目前唯有確定的入侵樣點,才會施放餌劑。

「跟去年數據相比,在分級方面,牠們已經從危害很嚴重,下降到比較初階的階段。」透過每次的野外洋芋片觀察,許伯誠指出,防治工作進行到現在,原先的入侵樣點裡,光點小火蟻的蟻巢數量已經明顯變少。

林宗岐預計,防治工作大約再進行半年到一年,就有可能達到清零,停藥後再監測六個月,都沒有光點小火蟻出現的話,就可以將該地解除列管。「當牠真的沒有了,防治撒藥的位置也會縮小,空出空隙讓其他螞蟻回來,幫我們做第一線的攔截。」

研究人員提醒,民眾如果碰到疑似光點小火蟻或不明螞蟻時,可以試著用洋芋片吸引螞蟻,將樣本寄到實驗室鑑定,千萬不要隨便買藥除蟲,以免把其他的螞蟻跟生物也殺光了。

不過研究團隊也提到,其實在國外成功防治光點小火蟻的案例並不多,只是國內的光點小火蟻看起來入侵時間不算長,因此還有機會去抑制牠們的族群,這次是否能順利將風險扼殺在搖籃裡呢?

學科
動物
縣市
  • 台中市
  • 烏日區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廖羿雯
攝影/剪輯 賴冠丞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英國 認養狗的經驗

Sophie七歲半了,牠五個月大的時候,被豪峰和燕玲領養。那時候他們住在英國,向All Dogs Matter申請領養,這是一個私人機構,英國主要的犬貓收容量都在私人機構。

領養Sophie的過程,好比闖關遊戲,首先是志工在電話詳細詢問,「你有沒有養狗經驗?你家有沒有小孩?小孩幾歲?你家有沒有其他狗貓?幾隻?你是住在公寓還是平房?平房有沒有院子?院子籬笆有多高?」施豪峰說。

這些問題,台灣的犬貓收容所多少也會問,但接下來的問題,就很奇特了,施豪峰接著說,「他問說,你有沒有在上班?我說有啊,我想可能要問我,財務有沒有問題。他就說,上班是全天還是Part time? 我說是全天的,他說,那不能養狗,不能領養。我說為什麼?他說,我不能讓狗狗單獨在家超過四個小時。我們聽了都非常驚訝,還有這種事情!」

在台灣如果要求這個條件,會大幅降低狗的認養率。而這個要求,是考慮到狗需要穩定的陪伴,希望狗狗更有機會被帶出去遛等等。想要養狗的燕玲,後來剛好改成非全職工作,領養程序就繼續下去。

燕玲說「他們來訪談的時候,我印象很深刻,第一個問題問我,你家狗狗要睡在哪裡?你已經準備好一個空間,是屬於牠自己的空間了嗎?另外,你有準備好,要幫你的狗狗做醫療保險嗎?因為在英國,狗狗的醫療費用是很高的,所以他要確定你會幫狗保險,不會牠生病的時候,不讓牠去就醫。第二件事情,很嚴格跟我們說,當你不想養這隻狗狗,你是不能任意棄養的,任意棄養的罰款,是非常非常高的。」

燕玲與豪峰說明,All Dogs Matter這個平台,會幫暫時收容犬貓的中繼家庭,以及想收養犬貓的新飼主做媒合。中繼家庭對狗貓親近的照顧,可以提供豐富的資訊,增加人與動物的媒合度。在領養狗之後,平台還會繼續提供飼養的諮詢。

芬蘭 買狗的經驗

Luna是一隻澳洲牧羊犬,她的飼主是住在芬蘭的吳詩韻。芬蘭天氣嚴寒幾乎沒有浪浪可以領養,也不像台灣隨時到寵物店,就可以購買犬貓,都是採預約制,吳詩韻上網找到住家附近的繁殖犬舍。

「他的網站都非常清楚,每一隻,每一窩小狗的親系,都可追到三四代以上。所以你很清楚這些狗的親系來源、背景來源。狗生出來之後,都會請獸醫檢查。因為品種狗多少都會有些遺傳疾病,他們就會確認說,這些可能的隱藏疾病,在這窩小狗裡的狀況是怎麼樣,都是健康的,你就會覺得很放心。」吳詩韻說。

歐洲優質的繁殖犬舍,大多是單一品系繁殖,專心培育一種狗。吳詩韻找到的犬舍主人,邀請吳詩韻到犬舍彼此了解,才願意賣狗。見面寒暄後,第一句話就問,「你為什麼要養澳洲牧羊犬?他想知道我對這種狗有沒有了解。」吳詩韻說,「後來我等了快兩年,因為每一年一窩就是五、六隻,了不起七隻以下。你就要排隊,我就等了快兩年。」

買狗簽約的時候,犬舍的態度也讓人驚訝,「犬舍告訴你,買賣要簽契約,契約就會很明白告訴你,他會負的責任。從小狗出生,可能經過了幾次標準的檢查,萬一小狗交到你手上,才發現一些原本沒發現的狀況,犬舍是會負全責的。」

吳詩韻很愛狗,在台灣時就常常把路邊的流浪狗帶去動物收容所,甚至看到很喜歡、很投緣的狗,還會算好狗狗結紮養傷的時間,再跑去辦領養。現在他在芬蘭攻讀法律學位,專攻動物福利,「如果可以有一個完善的機制,讓每隻狗狗都可以確保牠的出生是健康的,不會因為不健康而受苦,主人也不會因為動物受苦,花費更多心力跟金錢去照顧牠。這樣才會長久。」吳詩韻說。

自從新冠肺炎疫情發展以後,全世界的寵物市場更加速成長,人對寵物陪伴的需求更多,要怎麼對待這些生命?什麼才是兼顧動物福利與人的需求,又符合台灣現實的買賣倫理,以及浪浪安置方法呢?

學科
動物
縣市
  • 台灣

請輸入稿頭

國外
  • 歐洲
  • 英國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呂培苓
攝影 許中熹 顏子惟,剪輯 許中熹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2022年3月,一個天氣晴朗的下午,社區親子音樂活動結束後,家長與小朋友順便參觀,這個新開幕不到一年的后里動物收容所,「跟想像中差很多」、「覺得環境非常整潔,而且照顧的真的很好。」家長們發出讚嘆。

到底有多麼不一樣?以往,台灣的動物收容所大多跟垃圾掩埋場一起,屬於環保局的業務,現在隨著動保意識抬頭,同伴動物,主要是犬貓的動物福利,也越來越被重視。2013年,農委會推動縣市收容所改建,台中市也申請了經費,大大改變了原本的后里收容所。

這裡的狗舍設計非常特別,兩房一廳住著兩隻狗,有自己獨立的臥室,還有跟室友交流玩耍的客廳,這樣的設計,是考慮到狗的個體差異,「比如說這隻小黃狗比較親近人,牠會主動去跟你做互動。裡面那隻小黑狗,有時候流浪狗在外面可能對人類有警覺心,當牠不想跟我們互動,想先觀察我們的時候,讓牠有足夠的空間跟距離,靜靜地觀察我們。」台中市動物保護防疫處副處長姜淑芳說。

當警戒的黑白狗觀察到,人類並不危險,牠可能就會跟進小黃狗,願意親近人類,「所以一個籠內的設計,如果空間夠,對於狗狗的穩定度,是可以讓牠慢慢從流浪的環境,到被收養過程中,慢慢地社會化。」姜淑芳說。

願意親人的犬貓,就更有機會被領養,提升領養率,是收容所的目標。而要提升領養率,讓社會大眾願意實行「認養代替購買」,得讓人走進收容所。

▼延伸閱讀
流浪動物之死‧誰之過?
棄犬潮

后里園區距離民宅有段距離,所以建築師姜樂靜做了節能通風設計,狗舍是半戶外形式,屋頂挑高,不用空調,陽光自然照射,保持乾燥。有很多舊收容所,因為怕狗吠聲及臭味排出去,不得不採用密閉空調,當狗狗用吠叫宣示主權或威嚇,聲音在密閉空間反射繞射,對狗和工作人員的聽覺,都是傷害與壓迫。此外,考慮到狗吠聲對貓造成的緊迫感,建築師特意把狗舍跟貓舍,分隔在園區南北兩端。

這裡的貓舍雖然位在頂樓,但也不用空調,走在長長的走廊,不覺得氣密悶熱,因為高高的電動天窗既符合排煙規定,也造成空氣對流。「你會發現我們兩邊的門都有百葉,就可以把冷風也吹進來,之後,熱空氣往上,就可以排走。」姜樂靜說。

這樣乾淨明亮的空間,希望讓人跟動物都可以舒服地生活。台中市動保處副處長姜淑芳,九年前到英國巴特錫犬貓之家(Battersea Dogs and Cats Home)參訪後,下決心要改變收容所的環境,「其實我在巴特錫看到收容所環境,就像現在大家看到后里收容所,那種感覺,哇,怎麼會讓動物住這麼好的環境! 當下就轉念,收容所不再只是一個收容空間。」

秉持著讓動物好好活著的想法,台中市動保處還成立了安寧小組,根據農委會提供的「動物人道處理評估表」,固定開會,處理老病重傷動物問題,「台中市動物之家有成立安寧小組,會由台中市動保團體、獸醫師公會及動保處,各推派三位獸醫師,每個月開會的時候,從這三位獸醫師,推一位,一起參與評估。」獸醫師洪靖惠說明。

老病重傷的動物救護,牽涉到經費問題,2017年動保法修法零撲殺之後,老病重傷動物怎麼救護,變得更為難,「與其看牠這樣痛苦,不如在牠生活品質還好一些的情況之下,讓牠舒服地離開。」洪靖惠說。

目前流浪犬貓的收容,民間私人收容承擔了很大的收容量。公立收容所努力的方向,除了做好飼主教育,就是盡可能提高收養率。台中市的方法還包括廣布認養站,總共有54家夥伴獸醫院、42個合作的寵物店、美容院。公家把浪浪送到這些認養站,讓民眾可以就近觀察了解,方便認養。

張育騰醫師的動物醫院,就是這樣的夥伴認養小站。採訪當天,張醫師正在接待新送來的六隻小狗,幫牠們做絕育手術,也幫瘦弱的小狗打點滴,補充營養。六隻小狗會在這裡住兩個禮拜,動保處則會在網路公布,想領養的人可以去市區的診所看狗,也可以跟獸醫師請教狗狗的狀況,「我印象最深刻有一梯是狐狸狗,就是有人棄養的,那陣子電話接不完。可是當他們聽到後續,比如,這隻狗狗心臟可能不太好;口腔回去你可能要花一些醫療上的費用做處置,大家就謝謝再連絡。」張育騰回憶。

張育騰說,他希望狗狗找到的,是真的願意照顧牠一輩子的人,而不是回去之後發現有狀況,不好照顧、不想花錢,又把狗棄養。

一年來,總共有15隻犬貓從張醫師的診所被領養。而后里園區的參訪人數,2021年4月開幕到年底,超過一萬人次,以往平均每年的參訪人次是1200人;犬貓領養也從每週平均5隻,提升到20隻。

動物收容所從鄰避到鄰愛,人與動物共好的理念,終於築夢踏實…

學科
動物
縣市
  • 台中市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呂培苓
攝影/剪輯 許中熹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2022年3月18號,有個很特別的頒獎典禮,動物保護立法運動聯盟頒獎給七位各黨派關心動物保護的立委,每位得獎立委身上都站著一隻鸚鵡,每隻鸚鵡都有故事。

「這隻是非洲灰鸚鵡,牠的年齡可以到50歲,但是牠們從兩歲開始,就不斷地被繁殖戶用藥物刺激生蛋,我們救了好多鸚鵡,都是過度生產、脫肛,非常可憐。」台灣鳥類救援協會秘書長吳峮毅說。

台灣鳥類救援協會希望,動保法對於犬貓之外的寵物繁殖,也要立法管理。因為目前,動保法只有對犬貓的繁殖,有訂定《特定寵物業管理辦法》,犬貓之外的寵物繁殖與管理,動保法都不管。

而《寵物登記管理辦法》,農委會規定必須登記的只有犬,貓是鼓勵飼主自願登記,也就是說,犬貓之外的寵物都不必登記,不登記,也就沒有辦法管理。除非,養的是《野生動物保育法》規定公告的保育類(但持有人工繁殖證明的不在此限)、「適用野生動物保育法之人工飼養、繁殖陸域野生動物種類」及「有害生態環境、人畜安全之虞之原非我國原生種陸域野生動物之種類」。

目前犬貓的販售繁殖是採許可制,其他寵物也要這樣高強度管制嗎?縣市政府的人力資源管得來嗎?「因為物種這麼多,你不可能通通管」,農委會畜牧處副處長江文全表示「這也要兼顧地方的行政量能,跟所謂商業運作的實務。」

不過,江文全提醒,不管是犬貓特寵或非特寵,棄養、傷害動物會觸犯《動物保護法》,可處三萬到十五萬元罰金,而且,「因為這樣造成動物死亡的話,可能就是刑法,兩年以下有期徒刑,併科上百萬的罰金。」

非犬貓的寵物,因為很少打晶片,即使被棄養,也很難究責。

2021年,卡通片《天竺鼠車車》大受歡迎,帶動了養天竺鼠的風潮,然後,也就造成了很多的棄養。在台北市饒河夜市附近的愛鼠協會,2021年底至今,收容了兩百多隻天竺鼠,是過去每年收容天竺鼠平均值的四、五倍。

愛鼠協會自2016年正式立案以來,每年要救援收容將近一千隻倉鼠和天竺鼠。為什麼這些飼主都不養了?愛鼠協會理事長張勝鬘表示,「就是家裡過度繁殖,在家裡放了一屋子,沒辦法處理,請我們去接。」

鼠類繁殖速度很驚人,尤其是倉鼠類。如果買了公母一對,三、四個月可能就會增加到一百隻。養不了就只好求收養,甚至就丟在路邊。捷運、公園、大馬路邊、垃圾場,都有人撿過鼠類通報收養。也有寵物鼠因為繁殖過度,造成食物與空間的爭奪,受了傷主人無法負擔醫藥費,因而請求收養。

很多被飼養的動物,在野外沒有生存能力,不是餓死就是被犬貓咬死。如果幸運壯大的族群,像是在台灣已經發生的綠鬣蜥海蟾蜍,又會危害生態,甚至人的安全。

「所以不應該棄養,而是要努力去找收養。再回到更前端來說,如果你沒把握做好最終處置,好像就不應該養寵物。」住在高雄的環境教育規劃師林俊豪說。


兩棲志工移除外來入侵種海蟾蜍

林俊豪收容被棄養的動物已經十幾年,現在家裡還養了四十多種動物。浣熊、蘇卡達象龜、長頸龜、綠鬣蜥、緬甸蟒、銀板魚、鱷龜、斑龜…,說都說不完。

取名叫「鳳梨酥」的蘇卡達象龜,第一任飼主養了十年之後,發現飼主不在的時候「鳳梨酥」常躁動,還出現自殘行為,於是送給家中花圃廣大的第二任飼主,但第二任飼主受不了蘇卡達的活動力,於是報請動物收容所收容,再輾轉找到林俊豪。

為了飼養「鳳梨酥」,林俊豪把後院圍上一圈沒有防腐塗料的松木板。因為蘇卡達象龜會鑽洞,會挖水泥牆。曾經有龜友家中老舊的磚牆,被蘇打達象龜挖破,跑出去逛大街。蘇卡達的原生地是沙漠,喜歡乾燥溫暖的環境,台北木柵動物園收容的四十多隻蘇卡達,因此離開濕冷的台北,送到台南委託代養。

林俊豪收養的其中一隻浣熊「薯條」,先天白內障,他推測是近親交配的結果。一隻浣熊可以賣到一萬元以上,台灣自民國101年有報關進口25隻浣熊以後,已經十年沒有浣熊進口申請。不在意聲譽的私人繁殖主,如果沒有特別調查注意,在種原不多的情況下,可能就造成浣熊的近親交配。

為了掙脫籠子全身皮幾乎被刮掉的草原巨蜥;疑似在籠子裡被大量蟋蟀咬傷的鬆獅蜥;被養在小籠子裡造成龜甲彎曲變形的斑龜;因為長大了被棄養的麝香豬。「所以我們收養牠之後,就是希望大家知道、認清一個事實,就是你買的那個不是迷你豬,那是豬小時候,牠會長大,而且會長這麼大。」林俊豪說。


迷你豬只是豬的小時候

被棄養的寵物,有的無法在野外生活,餓死或被犬貓等其他動物咬死。幸運壯大族群的動物,因為造成農業損害,又遭到人類撲殺,這一隻隻生命消失,是誰的錯呢?

學科
動物
縣市
  • 台灣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呂培苓
攝影 劉啟稜 賴冠丞 葉鎮中,剪輯 劉啟稜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2022年1月,幾位學者與生態團體成員發現,苗栗縣後龍溪的支流沙河溪,有一段生長茂密的濱溪植被,為了興建護岸而被剷除,引發破壞野生動物棲地的憂慮。

受到生態團體關注的河段,總共有三項工程,包括沙河橋改建、沙河橋下游左岸護岸,以及上游的二岡坪堤防。水利署的治理計畫指出,舊沙河橋橋梁底高與長度皆不足,影響河道通洪能力,而下游護岸與上游堤防的興建目的,是要穩定河岸,避免邊坡滑動。爭議發生時下游護岸已完工,沙河橋改建與二岡坪堤防,則是暫時停工。

    

當地居民蔡先生表示,2001年納莉颱風侵襲時,由於舊橋高度較低,橋下還有引道占用河道,被洪水沖垮的竹木,卡在橋墩,加劇了淹水情況。居民希望橋梁能夠盡快復工,避免影響通行。

苗栗自然生態學會前理事長郭榮信強調,民間團體也認同橋梁需要改建,並未要求橋梁也要停工,他們質疑的是,剷除濱溪植被興建水泥護岸的必要性。

山貓森林召集人吳金樹認為,沙河溪旁的農地,原本具有滯洪功能,堤防加高後一旦遇上大水,洪水可能因此往下游的人口稠密區氾濫。他認為,依照水利署現在推動的「逕流分擔」精神,應該維持農地的滯洪功能,如果農作因水患受損,工程經費可以用來補償農民。

此外,濱溪植被被剷除,可能會影響許多野生動物的生存。郭榮信指出,濱溪植被帶是一級保育類石虎的繁殖熱區,「因為這樣的環境有很多老鼠,能提供石虎養育下一代所需的充足食物。」

當前瞻變後見 
為溪流整治把關 

台灣只有三種一級保育類淡水魚:櫻花鉤吻鮭、巴氏銀鮈與飯島氏銀鮈。被研究者暱稱為「小飯」的飯島氏銀鮈,喜歡生活在像沙河溪這樣以泥沙為底質的溪流,濱溪植被帶的存在,對牠們來說也非常重要,因為體型小,成魚僅有六到七公分,濱溪植被的根系可以提供躲避大型魚類掠食的空間,根據以往的研究資料,牠們也可能利用水草基部產卵。

小飯雖然是保育類,但我們過去對牠的了解十分有限,直到今年,台大森林系副教授劉奇璋才在林務局委託下,和幾位研究者展開詳細調查。劉奇璋表示,從文獻資料來看,小飯在新竹的頭前溪流域也有分布,但似乎還沒有明確的發現紀錄,研究團隊目前只在後龍溪的支流老田寮溪與沙河溪,調查到牠們。

魚之道|打造一條魚安心的道路

相較於只能生活在高山極為清澈溪流中的櫻花鉤吻鮭,劉奇璋認為,小飯相對而言,是比較隨遇而安的魚,牠最大的威脅就是溪流整治工程。當自然溪流被整治成兩面光,甚至三面光,首先流速可能加快,讓喜歡緩流的小飯無法適應;而當洪水來臨時,人工整治的溪流,也缺少能讓小型魚類躲避的微棲地。沙河溪的自然河段已經所剩無幾,正因如此,新的整治工程才會引發爭議。


照片提供 吳金樹

為了減輕工程對生態的影響,公共工程委員會制定了生態檢核注意事項,這三項工程在核定、規劃階段,是由水利署第二河川局委外執行生態檢核。但執行單位一開始卻沒有注意到,這裡有瀕危魚類存在。

台灣生態學會理事王豫煌直指,這樣的疏漏不應發生:「因為在過去文獻,天花湖水庫開發計畫,還有水利署去年執行後龍溪流域調適改善計畫,都有明確提到,後龍溪支流老田寮溪、沙河溪是飯島氏銀鮈重要棲地。」

如果當初有充分的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這樣的疏失或許還有機會被提醒,但檢視此案的生態檢核民眾參與紀錄,僅有主管機關二河局與地主等利害關係人,並未諮詢民間團體與學者專家。甚至這些完整的會議紀錄,起初也並未公開。

王豫煌批評,原先網路上只能看到一份勾選檢核事項的自評表,例如勾選有執行民眾參與,但「參與的人是誰、提出哪些意見?這些意見有沒有呈現出來?如果有提出改善意見,那這些意見怎麼樣回饋到規劃設計?」缺乏這部分的資訊公開,工程的必要性或減輕衝擊的對策,都很難得到充分討論。

從計畫核定、規劃設計到施工,都要執行生態檢核,才能確保對環境的衝擊減到最低,但後續代辦工程的苗栗縣政府,在施工階段卻沒有確實執行。苗栗縣政府水利處處長楊明鐃表示:「因為我們的認知是,橋梁是舊有設施改善,所以自評不須做生態檢核。」

事實上,公共工程委員會曾在2020年發布一份「常見錯誤態樣參考」,第一項就提到,即使是已開發場所,仍須確認是否涉及生態及環境保育議題。即便沒有盤點到飯島氏銀鮈,生態檢核報告中也提到這裡是石虎棲地,因為有保育類動物棲息,在水利署自己的生態檢核分級中屬於第一級,須落實全週期生態檢核。

為了補救,苗栗縣政府、二河局與劉奇璋等學者,在3月1日進行現勘,決定剩下的護岸不再施作,並劃出警戒線,避免施工人員及車輛干擾小飯棲地。劉奇璋強調,需要關注的不只是飯島氏銀鮈,而是整體生物多樣性:「對食蟹獴之類的野生動物,高聳的堤牆可能會阻礙牠的橫向移動;此外,整治後的河寬,是否足以讓河川自然地蜿蜒流動,創造出不同魚類需要的微棲地?」

沙河溪的整治工程,因為小飯的存在,得到重新檢視的機會,但唯有更多人認知到完整生態系的重要性,才能避免更多自然溪流,默默消失。

學科
水文, 開發
縣市
  • 苗栗縣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撰稿 林書帆
攝影 葉鎮中 劉啟稜 陳淯茜,剪輯 劉啟稜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時間是2019年,這群人來到宜蘭大湖溪踏查,想紀錄它的原始樣貌。

大湖溪這段2.3公里的自然景觀,很難得,因為在尚德橋以下的大湖溪,已經被整治,高高的河堤擋住了水,中間的灘地長滿外來種象草。1999年從縣管河川改變為中央管河川的大湖溪,為了達到25年的防洪標準,水利署在2016年制定尚德橋至逸仙橋段的治理計畫。

原本要在2019年動工的大湖溪逸仙橋至員芳橋河段,因為有生態疑慮,水利署決定暫緩一年,民間團體得以與第一河川局溝通,取得共識,不採取三面光、築高堤的整治方式,改為放寬河道、降低堤防的做法,並且保留兩岸的濱溪帶。

2021年12月完工的第一工區,尚德橋到員芳橋,濱溪帶完好如初。但是員芳橋到鼻仔頭橋這一段,大約900公尺長的濱溪帶,現在卻是綠意消失,大樹奄奄一息。

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廖桂賢副教授指出,濱溪帶是自然河川很重要的一環,許多河川生物的養分也來自濱溪帶,可能大家的生態素養還不夠,無法進一步了解,人跟河流、生物、濱溪帶之間的關係。

而台灣的工程,往往遇上特殊物種才會特別謹慎,大湖溪的濱溪帶,都是常見的動植物,民間團體感嘆,不見得需要特殊的稀有植物,才能塑造穩定的環境,沒想到這成為濱溪帶被破壞的原因之一。

為什麼這段沒有依照當初的承諾來施作?生態檢核有沒有發揮功能?破壞之後該如何復原?在這段受傷的溪畔,許多問題,需要答案。

學科
水文, 開發
縣市
  • 宜蘭縣
  • 員山鄉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 胡慕情  陳佳利
撰稿 陳佳利
攝影 陳添寶  張光宗  賴冠丞,剪輯 陳添寶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兩年前,幾個小學生拍攝了「給噶瑪蘭的祝福」這部宜蘭最原始的一條平原野溪-大湖溪的整治紀錄片。一群孩子泡在水裡拍攝將近大半年後,這群小孩聽聞了大湖溪水源頭之一,附近大安埤山的礦場開發爭議事件,毅然又投入近一年多紀錄大安埤山的狀況,同時間孩子們花了一個多月剪接的大湖溪紀錄片,獲得了神腦原鄉踏查紀錄片的金牌,評審評語裡面一句話我相當認同「感受到這部片有著孩子對自然環境與溪流濃濃的愛」。

相隔兩年,2021年1月,小導演在一場活動紀錄中跟我提到,她很想再回大湖溪去,實際上大湖溪的紀錄片,當時參賽時並未真正全部完成,當初因為河川局的承辦設計師莎莎了解到NPO與附近學校、民眾對這溪流的期待與保留的心意,並親自多次走訪後決定跟長官溝通、討論,做出暫時停止開發並重新召開公聽會尋求更好的設計方案。在那一刻我們原先是以為溪流兩旁將會水泥化的預期心理(在現行法規及制度下水利建設是非常難以避免過度開發的),完全沒想過能看到延期重新設計的轉機出現,當然,這樣一來大湖溪整治整個的時間就會繼續的往後延期、再延期,好像短時間應該無法紀錄到一個結果出來,最終即將畢業上國中的小導演,在惜溪聯盟老師的詢問鼓勵下,還是希望能為這階段做一個小結,小學的自己決定給自己與自然野溪環境的一個禮物,才有了「給噶瑪蘭的祝福」這部大湖溪整治的前導片?或是上集?其實,在我心裡更像是一個啟示。

小導演自己寫的旁白是這樣說的:「大湖溪的上游乾淨、美麗,可是下游卻...,也許大湖溪最需要的不是整治,而是改善水質與給予棲息在這裡的生物更好的環境...」,我覺得他們是將自己想像成大自然環境中的客人而不是主人,孩子他們想的是,如何將溪流保留復育成適合動植物生活的環境。

2月初,我們真的回去了大湖溪,小導演再接下來即將要繼續去完成整部大湖溪的紀錄片,一群人在陽光普照的上午走進了大湖溪的下游,絲絲閃爍光線從樹梢間穿過灑落,走在又飄在湖水綠與翠綠色組成的隧道中,眼底的世界,真的...美麗......,我們真的都知道,我們一群大人、小孩是走在下游的大便河裏,享受著如化如夢境的美景!回家後我更能用身體記得,因為我後來花了一個下午洗船跟救生衣,花了一下午試著撥掉豬糞跟優養化的黏附藻類。事實上,我們跟孩子兩年前開始,每一次到下游去就都是如此,我們仍然會繼續找機會去大湖溪看他,喜歡他的美麗即使要漂流在大便河裡。

學科
水文
縣市
  • 宜蘭縣

請輸入稿頭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顏廷伍(北成國小老師)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標題格式設定用,請拷貝貼上後設定字型大小、顏色等

那麼,對於台灣民眾來說,開放福食要承擔的風險又是什麼?

2018年衛福部委託台大醫學院毒理學研究所教授姜至剛執行日本食品取樣檢驗與調查研究,研究團隊親自到福島五縣市採樣, 301件樣品中有40件被驗出含銫的微量輻射,不過都符合公告基準。

健康風險又要怎麼計算呢?

姜至剛以2018年的研究為基礎,彙整日本政府和香港官方近年的檢測數據,參考國人的攝食率,計算出國人食用日本食品可能增加的輻射暴露量。他分別從孩童、青少年、成年人、老年人、婦女等各個年齡層來做估算,估算出台灣民眾因食用日本食品,而增加的癌症風險小於10的負6次方,依據美國環保局(US EPA)癌症及遺傳效應風險等級來看,屬於可被忽略的風險。


畫面來源 公視有話好說

不過,清華大學生醫工程與環境科學系教授王竹方質疑體內暴露和體外暴露的安全劑量不能一概而論,國內的量測都從銫137的角度去看,而完全忽略鍶 90的嚴重性。王竹方指出,銫137和鍶90有如難兄難弟,兩者都是核災下的產物,銫137半衰期長達30年,鍶90長達29年,但兩者的化學特性完全不同。銫137類似鉀,進入人體之後大約121天就會有一半被代謝出來,但鍶90類似鈣,進入人體很難代謝,對骨髓造成破壞。

過去,鍶90在日本也曾經被討論,許多研究認為鍶90因為比較重,隨氫爆外洩的量較少,散布在環境中的比例遠低於銫,食藥署因此認為檢驗銫已經具有代表性。王竹方抱持懷疑態度,他認為大部分的鍶90停留在受損的反應爐,和其他核種隨著核污水外洩,大量流入海洋被浮游生物吸收,透過生物累積的方式,都有可能再進到魚類裡面。

王竹方的懷疑是否有依據? 2011年6月,東電在福島核電廠港口檢測海水,鍶90高達每公升1600貝克,是規定值的53倍。2017年7月,在福島核電廠外海20公里附近捕獲的黑鯛,測到每公斤30貝克的鍶90, 2019年福島鄰近海域抓到的黑晴平鮋,也被驗出每公斤52貝克的鍶90。

對此,東京電力公司表示從2011年至今,每年採20件魚樣本做鍶的檢測,驗出鍶90的魚是少數個案,絕大部分採樣的魚都低於每公斤1貝克,所以日本政府對水產品的輻射檢測,還是以銫137為主。

對於日本水產品的把關,韓國相對嚴格,2013年福島核電廠廢水洩漏,韓國政府擔心海洋受污染,禁止宮城、岩手、福島等八縣水產進口,被日本告上世界貿易組織(WTO)。2019年WTO二審判決韓國勝訴。韓國政府也規定日本食品只要驗出微量的碘和銫,就必須另外檢附鍶90等17項核種的檢測證明。


資料來源 日本水產廳

目前台灣對進口食品的輻射檢測,都是測碘131、銫134、137。國內七間實驗室,只有核研所和輻射偵測中心,有能力檢測鍶90。原能會輻射偵測中心環境偵測組組長陳婉玲表示,鍶90的檢測相當繁複,必須經過灰化、加酸、純化、除鈣等步驟,每一件樣品需要耗費7至21天,平常主要是對核電廠周遭的土壤,以及國內食品做例行檢測,邊境採樣食品由於需時較長,通常不在檢測範圍。

部分團體提出「驗出銫就加驗鍶90」的建議,食藥署長吳秀梅強調食物輻射容許量中銫的標準已經考慮到鍶,如果測到銫超標,就退運銷毀,只要低於標準的就是合格產品,不需要再驗鍶。但王竹方認為從買方立場來看,日方應該要提供足夠讓民眾信服的檢測報告。

不過,以往禁止特定地區產品進口的管制方式,真的能有效降低風險嗎?檢視2018到2020年日本食品超標資料,38件中就有26件不在禁止進口的五縣之內,因此姜至剛建議,食品管制措施應該依實際狀況做調整。 

2022年2月8日,行政院預告福島五縣市食品鬆綁,以三原則、三配套方案來管理。新的管制措施如果以紅綠燈來表示,紅燈是禁止進口的食品,從原先福島五縣所有品項,修正後只剩下四個項目,黃燈是有風險的品項:包括福島五縣區域的所有品項,都要出具輻射證明、產地證明的雙證明。

紅燈

 

禁止進口
 

日本本地限制流通食品、福島五縣的漉油菜、菇類、野生鳥獸肉等

黃燈

 

有風險的品項

出具輻射檢測證明及產地證明
 

 

福島五縣所有食品

水產品:岩手、宮城
茶類:靜岡
菇類:岩手、宮城、山梨、靜岡
乳製品、嬰幼兒食品:宮城、埼玉、東京

綠燈

 

需附產地證明

其他所有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福島五縣市之外的水產品,原本有四縣市要附雙證明,放寬到兩縣市;茶類從四縣市放寬到一個縣市,糖果餅乾及穀類調製品取消限制,唯一加嚴的是來自宮城等四地的香菇,最後綠燈是其他日本食品,只需附產地證明。

這樣調整,依據的是什麼?

衛福部食藥署以日本統計的輻射超標狀況做為評估依據,但是依據2018到2020年日本政府的檢測結果,山形縣和長野縣的某些蕈菇類,被驗出300-120Bq/Kg  新潟縣的漉油菜、宮城縣的蕨菜也都超過基準值100Bq/Kg,這些地方的產品為何連輻射證明都不用,就可以進口呢?

對此,吳秀梅回應,以日本統計的輻射超標狀況做為評估依據,但不會只看個案,還是有一定的評估標準。

另外,產品標示也可能有漏洞,市面上許多日本加工食品只標示製造地,原料產地只寫日本或沒有標示,根本無法判斷是否來自東日本高風險區域。

消費者文教基金會檢驗長凌永健呼籲,不能只靠邊境查驗一道關卡。他認為應該保留部分檢驗能量在後市場,甚至開放民眾自行送驗可疑的食品,才不會一旦發生破口就完全失守。不過市場的抽驗屬於縣市政府業務,目前只有新北市、高雄市有輻射實驗室,桃園、台中有簡易設備,其他縣市沒有設備,檢測能力是個問題。

有輻射合格證明並不代表沒有輻射物質,對於敏感族群,媽媽監督核電廠聯盟秘書長楊順美認為,特別是小孩子、懷孕婦女,不管吸收多少輻射量都有風險,可以比照日本京都市政府或部分通路商,訂定更嚴格的標準。主婦聯盟生活消費合作社是少數每一批日本食品,都自行送驗的通路商,主婦聯盟生活消費者合作社理事主席彭桂枝認為產品誠實標示出產地,透過大眾共同力量,就能形成檢驗的機制,而檢驗的結果,也能如實公告在網路讓更多人瞭解。 

在國際貿易的壓力下,這些年來,政府開放福食進口的準備工作,持續地進行。然而,在決策的過程中,資訊是否足夠透明公開?不同意見是否有討論對話的機會?

政治大學創新國際學院院長杜文苓認為,在這五年過程中政府做了很多建置,可惜欠缺民主機制的建置,政府沒有透過更好的程序進行風險溝通或是風險評估,讓更多民眾了解。大享食育協會秘書長黃嘉琳說,政府只是麻木地說你不用擔心,不會出事,有事情我負責。他認為需要更多的公衆參與、更多透明資料的揭露,才是這一代的人對下一代的孩子,食安負責任的態度。

福食該不該開放,牽涉風險評估、邊境查驗、檢測能力、標示問題,以及國際貿易的現實,這不是個非黑即白的是非題,在是與非之間讓資訊公開透明,民眾才有判斷和選擇的權利。

學科
科學, 生活

請輸入稿頭

影片網址
播出標籤
工作人員

採訪 / 于立平、張岱屏、陳慶鍾
撰稿 / 張岱屏、陳慶鍾
攝影 / 陳慶鍾、顏子惟
剪輯 / 陳慶鍾、顏子惟

顯示於首頁的學科

頁面

Subscribe to RSS - 本週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