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No name」相關文章
休耕地上種什麼
民國九十四年春,第一次看到高雄美濃的波斯菊花海,大為驚艷,原來沒有綠油油的稻田,農村也可以這麼美麗。可是問了幾個農民,他們的回答卻更讓人嚇一跳:「不種花種什麼啊?種米又吃不飽!」、「鎮公所說種花有補助,人老了,身體不好,撒一撒種子就有錢領了喔!」、「孩子們都出外工作了,沒有人要種田,種花總比荒廢好。」經過更多詢問,才發現,花海只是休耕的一小部分,其餘的像種綠肥、種能源作物,都是政府鼓勵農民休耕的方式,而政府推動休耕政策的目的,主要是避免加入WTO之後,發生「穀賤傷農」的情況。的確,到目前為止,休耕政策成功縮減國產稻米產量,但是反過來說,這會不會讓農民無立足之地?喪失務農的信心?加速台灣農村文化的流失呢?希望這些疑問,可以為台灣農業問題找到更多答案。
救救白魚!!|台灣原生魚處境
一灣小深潭,叢叢綠水草,群群溪魚作伴,這是台灣白魚的小小家園。有乾淨的水,有豐富的食物,偶爾要躲躲來覓食的小白鷺,還好有石頭和水草可以避一避,日子過的悠遊自在,可是這份小小幸福卻隨時可能崩解…
誰來決定蘇花高|思考花蓮的未來要是什麼樣子?
就在三月三日,距離總統選舉不到20天,環保署針對蘇花高速公路開發案,舉行環境影響差異分析第四次專案小組審查會,在環保署副署長張子敬的主導下,最後決定有條件通過蘇花高的興建,也就是蘇澳到崇德的山區段將先行動工。環保署為何在選前,通過這項充滿爭議的重大開發案?環保署的角色是什麼?兩黨候選人又如何表態?誰來決定花東的未來?
再看北宜高|全線通車之後,宜蘭有了什麼變化?
交通建設是地方發展的萬靈丹嗎?民眾想要的發展是什麼?想要的生活是什麼?北宜高建了,宜蘭是幾家歡樂幾家愁,再看北宜高帶給宜蘭的利弊得失,反思蘇花高。
一杯清水,兩百五十億|石門水庫治水預算花大錢
民國九十三年8月,艾利颱風來襲,新竹桃園山區降下四十年以來的最大豪雨,雨水夾帶泥沙自上游而下,供應桃園地區民生用水的石門水庫成了泥漿壩,桃園人也開始了連續18天無水可用的惡夢。
澎湖魚群死亡事件|澎湖寒害帶來的警世輓歌
蔚藍的澎湖群島,危機正在發生,當魚群沖上沙灘,水族陳屍海底,一場生態浩劫,毫無預警的襲浪而來。一個原本生態豐富的島嶼,這些令人哀傷的死亡圖像,究竟能夠引發人們思考什麼?
綠島死魚之謎|潛入大海找答案
中研院生物多樣性研究中心的鄭明修老師,捎來一個訊息,並且夾帶圖檔,圖片是綠島岸邊的死魚,每天都有,而且魚都很大,這在之前,綠島從來沒發生過,我們很想了解魚類死亡的原因,因此在天氣許可的狀況下,前往綠島跟著海巡以及學者出海找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