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在這裡
「No name」相關文章
【環境映像影展】農情:用鏡頭紀錄阿公阿媽的農村生活
農業時代的阿公,他年輕時無法選擇職業,只能跟著他的父親務農,最後繼承了父親的務農之路;片中描述了阿公在面對許多農業災害時,仍然沒有放棄耕作,以樂觀的態度去面對這些讓人苦惱的問題。 阿公在務農上有著一個很好的幫手,就是阿嬤!兩人在工作上彼此合作無間,在生活上,阿公總是陪伴著阿嬤去做她想做的事,連阿嬤去當義工時,兩人也總是形影不離。阿公阿嬤對家人,總是想把他們最好的愛給予他們,自己種沒灑農藥的菜、...
【島在現場】大卷尾幼鳥救援任務|腳被塑膠巢材纏繞無法離巢 2024.07.10
每年4-7月是大卷尾的繁殖期,有同事在上班途中,注意到公司附近的大卷尾鳥巢,一隻幼鳥不停拍翅卻無法離開,覺得情況有異,因此找來同事用長桿綁上小型攝影機,查看鳥巢內狀況。 一看之下,才發現原來牠有一隻腳被巢中的塑膠繩緊緊纏住,難以脫身,親鳥雖然不定時會前來探視,但也莫可奈何。 細看拍攝到的影像,發現原來這碗狀鳥巢幾乎全都是疑似紗窗的塑膠線,以及類似沙發的海綿所構成,...
【島在現場】驚!棘冠海星大爆發|東沙環礁珊瑚礁生態有危機|2024.07.09
棘冠海星又稱魔鬼海星,外觀有許多的棘刺,刺表皮有毒腺細胞,會分泌劇毒,潛水時若不小心碰到輕則腫痛,嚴重的話可能會休克。大量爆發的時候,就如同是蝗蟲過境,棘冠海星號稱珊瑚殺手,會以珊瑚為食,造成珊瑚生態系的大危機。
【環境映像影展】半徑2.5公里|讓蜂農告訴你蜜蜂幫助我們做了哪些事?
蜜蜂在生態中擔任著生產、運輸及服務的重要角色,活動範圍約在半徑2.5公里內,牠們的日常,也間接幫助人們解決糧食問題及改善周遭的生態。本片藉由蜂農的生活,讓觀眾去反思是不是可以在生活中為環境盡一份心力。
餐桌上的金門藍孔雀|野外族群數量控制的課題
藍孔雀原生地主要在巴基斯坦、印度和斯里蘭卡。1999年颱風來襲的一場意外,讓圈養的藍孔雀跑到野外。十多年來,野外族群數量越來越多,讓金門民眾不堪其擾,該怎麼辦呢?
【環境映像影展】平溪雙姝|返鄉務農傳承阿公一生心血
住在平溪鐵道旁的闕姓一家人,阿公因為過去礦工的塵肺症惡化,開始無法負荷辛苦的農活而有放棄耕作的念頭,大學剛畢業的孫女闕莉恩、闕莉庭姊妹,因心疼老人家一生心血,將付之一炬,決定代父出征,返鄉接手家中產業。開始過著半夜挖筍、圍剿山豬、開小山貓耕田的日子,這一家人彼此的牽絆與付出,為當地社區開啟了某種微妙的變化。 延伸閱讀》元宵的省思|為燈節垃圾找解方 延伸閱讀》山中的精靈|讓豔紅鹿子百合重現山野...
城市的熱與解:當城市持續發燒 大小冰塊來降溫
最近是否一踏出家門,就感受到熱氣襲來?到了晚上下班,如果沒有下過雨,路面蒸騰的悶熱也讓人難以消受。 大片水泥鋪面白天吸收日曬,晚上散發熱能 城市裡處處可見的人工鋪面是蓄熱的主要來源之一,白天吸熱、晚上放熱,而許多狹小的巷弄、不通風的區域,也會蓄積陽光的熱能,所以太陽下山後我們依然感到很熱。人為開發的擴張也使得自然綠地逐漸變少,建築物增多,加上空調系統和鍋爐設備的排熱,都是城市升溫的關鍵因素...
【動物保育】弱勢顧弱勢|手心向下的一堂課
德安教養院、台中市野生動物保育學會,在彰化的二水生態教育館,展開了一項合作。心智與常人不同的院生將成為保育志工,學習如何照顧比他們更弱勢的野生動物。他們需要機會,也證明了當機會來臨,他們有能力把握。
【水湳洞海膽化石遭毀】2024.6.27
日前有民眾發現,新北水湳洞化石坪海膽化石遭盜採破壞,讓關心地質的人士痛心不已,紛紛發聲,希望大眾重視古老的生痕化石,不要任意採集,傷害地表的歷史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