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name」相關文章

20160606彰化反空污

2016-06-06

今天上午民間團體,帶著藍色絲帶和藍色氣球,來到彰化縣政府前,呼籲地方政府儘速立法通過禁燒生煤與石油焦自治條例。

戰地藍孔雀|怎麼會從聖鳥變成破壞在地生態的鳥類

2016-05-30

擁有一身亮麗色彩,原產印度,被看做是佛教聖鳥的孔雀,對台灣民眾來說,是必須到動物園才看得到的鳥類,不過現在在金門,可能在馬路旁,林子裡,甚至住家旁,都看得到野生孔雀。金門島為什麼會出現孔雀?

老戲院的悲喜今生

2016-05-30

台南善化的街道上,一項拆除工程正在進行,怪手猛烈拉扯,有著八十多年歷史的善化老戲院,宣告走入歷史。這裡曾經承載居民的笑聲與淚水,在荒廢多年後,全部拆除改建,過去曾有的美好歲月,只能留在記憶中…

失控的零廢棄|焚化爐底渣違法傾倒回填

2016-05-23

1990年代,由於垃圾掩埋場瀕臨飽和,台灣各地陸續爆發垃圾大戰。政府為了解決垃圾問題,在各縣市推動興建焚化爐,垃圾處理從此進入焚化爐時代。但是焚化後,垃圾並沒有消失,除了廢氣與二氧化碳,還會產出大量飛灰與底渣,而它們又去了哪裡?

廚餘再生之路|既是能源也是肥料

2016-05-23

十多年前,民間開始推動廚餘回收,各地方政府也跟進,廚餘回收成為民眾普遍的習慣。但根據環保署統計,台灣廚餘回收率只有10%,近幾年始終無法提升,大部分廚餘依舊被送進焚化爐。廚餘回收為何卡關?該如何打開廚餘再生之路?

垃圾之島

2016-05-23

2015年全台產生736萬噸垃圾,相當於10.5座101,對大多數人而言,製造垃圾是生活裡習以為常的日常,卻很少有人想過,或者不曾想過,這些垃圾後來都去了哪裡?你我的垃圾桶,絕對不會是它們的終點站。大家現在所熟知的焚化,後續的處理所花費的環境成本、耗能以及環境污染,都是你我所忽略的,瞭解垃圾的去處,知道問題所在,才能改善我們與垃圾之間的關係,這座島嶼才不會變成垃圾島。我們的島推出垃圾之島主題網站...

名水龍泉蓋工廠

2016-05-16

龍泉出好水,農作品質好,一直是龍泉居民的驕傲,數百年來,他們細心守護著水質與環境。但是一家工廠將要蓋到農業區裡,打破長期以來的無憂生活,他們群起抗議,誓言保護家鄉環境…

【海鮮文化】澎湖 冬日土魠:永續漁業如何走?

2016-05-16

每年入秋之際,海水溫度下降,洄游性的土魠魚群,隨著洋流南下來到台灣海峽,持續到隔年春天,天氣回暖,才又往北洄游。對許多澎湖漁民來說,土魠是一年收入的主要來源,運氣好還可以獲得大海賜予的新年大紅包…

碳鎖|農業廢棄物再利用

2016-05-09

「植物吸收了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變成植物體,我們把它燒成炭,埋回土裡,這就是固碳。」大力推廣生物炭的草根意識工作室負責人劉晉宏,認為善用生物炭,可以逆轉溫室效應。黑黑的生物炭,可以穩穩鎖住二氧化碳好幾百年,它不但是抗暖化利器,也是農民的好朋友…

迫遷塭仔圳

2016-05-09

新北市塭仔圳重劃案,位於新莊區與泰山區交界,總重劃面積400公頃,預估開發總費用495億,可容納9.4萬居住人口。緊臨新莊副都心、輔大商圈,又有機場捷運及捷運新莊線,更規畫了約40%的住宅用地,塭仔圳的未來,在規劃單位想像中,充滿發展性…

水田輕嘆

2016-05-02

美麗的蘭陽平原,一直是重要的糧倉,十多年前農發條例通過後,它漸漸不一樣了,夾雜在豪華亮麗之間,是農民沉重的嘆息。

沉陷的復興

2016-05-02

日本311地震,造成日本史上受災範圍最大的土壤液化災情,就連距離震央三、四百公里遠的東京附近地區,都難逃沉陷危機。至今五年了,有些土壤液化區,還在進行防治改善工程。有些房子沒有復原,就算大部分居民已恢復正常生活,還是憂心下一場地震來襲,會不會再發生沉陷危機,家園沉陷之後,日本是如何復興,又遇上哪些難題?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