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大橋通車前,大金門水頭碼頭,郵務士忙著卸下送往小金門烈嶼的物品,這樣的工作,他做了20幾年,想到再過幾天,不用搬上搬下,相當開心。郵務士說,以後直接車子開過去,省掉很多人力。通車前,大小金門之間靠船運,早上六點半到晚上十點,交通船每30分鐘一班船,大船可以載送汽機車跟民眾,小船只能機車跟民眾。不過一台汽車運送單趟費用700元。每艘船載送汽車空間也有限,需要往來大小金門的民眾,不少人選擇騎機車上船,或在兩邊都放代步車。
過去的小金門 醫療和民生物資取得不易
由於小金門島上的醫療資源長期不足,只有一間金門醫院烈嶼分院,一間烈嶼鄉衛生所,還有一間私人診所。遇到需要後送到大金門的病人,救護車會載送病人搭船到大金門就醫。不過如果遇到天候狀況不好,交通船開不了,緊急事故就無法即時處理。
在民生需求方面,過去許多物資要到大金門採買,運送過程也相當不方便。小金門民眾說,在台灣到賣場買東西,東西買了放車上,直接開回家,把東西從車上拿進家裡就好。但小金門民眾到大金門的賣場買東西,要先把買好的物品,搬到車上,到了碼頭,要全部搬下來到船上,之後從船上再搬到小金門的車,開車回家後,再搬一次。冬天時,碼頭海風吹,很冷。夏天時,海邊又非常熱。
軍管時期前後 小金門的繁華與沒落
回到十萬駐軍那個年代,小金門的東林社區,什麼都賣,什麼都有,社區彷彿一個超級大百貨公司。東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回憶,東林在軍管時代,可說是小金門的西門町,因為鄰近部隊駐紮,成為符合軍需採購方便的聚落。當時民房改成店面經商,大約150幾家,商店內容非常多元。
東林社區因為師部駐紮,成為小金門最熱鬧的社區,但也因為軍隊在聚落後方,八二三炮戰期間,遭受炮火最猛烈。理事長表示,東林村是大小金門落彈量最高的,因為聚落後方,有砲兵連、砲兵軍營、砲兵指揮部跟師部,所以戰爭期間鄰近砲兵的聚落,受到砲彈攻擊傷害度最高。社區老房子,幾乎全毀,直到戰爭結束後,慢慢蓋回來,但一直到民國67年,長達20年時間,聚落裡常常有房子中彈重蓋。
只是隨著撤軍,東林社區150多間商店,一間間結束營業。市場內的林阿姨說,她在市場工作幾十年,軍管時期整個市場有10多攤肉攤,現在只剩3、4家。小金門西方社區的老街,也曾有60多間商店,是阿兵哥消費購物的熱鬧街市。同樣因為戒嚴解除,大量阿兵哥離開而沒落。
延伸閱讀》【文章】四面環海的金門,水為什麼不夠用?
延伸閱讀》消失的戰地記憶|那段金門當兵的日子
小時候有段時間住在西方社區的陳家揚,大學選擇到金門唸書,畢業後留在小金門。他說,西方老街的環境與空間,還留有戰地政務時期的物件跟味道,因此他選擇老街上,爺爺奶奶曾開設的理髮廳空間,打造有復古味道的冰果室。經過幾年堅持,陳家揚的冰果室,在外人與家人不看好的情況下,慢慢成為小金門的熱門景點之一,他的爸媽,也從台灣搬回小金門。
陳家揚的爸媽,就跟大多數金門人一樣,在金門念完高中後,到台灣繼續升學或就業,也留在台灣成家立業繼續發展。東林社區發展協會理事長說,戰爭的時代,大家想辦法遷台,免受砲火傷害,所以人口就減少。有些是小孩子長大,出外了就沒回來,甚至上一代走了之後,他們就在外面定居。
在小金門經營古厝民宿的林先生則說,金門就業機會原本就比較少,沒有工業只有旅遊業,旅遊業碰到疫情停滯了,最近才又有觀光客回來。年輕人沒有工作做如何回鄉。
金門大橋通車後 大小金門將有什麼改變?
對於金門大橋終於通車,陳家揚認為,橋通對小金門是人權,真的是居民的權益。大金門湖埔村長則說,很多東西都可以直接過,不用船託運,對小金門比較利多。不過長期在金門觀察海岸生態的退休老師洪清漳認為,金門大橋對金門人,尤其是小金門的人,可能過於充滿幻想。
根據國外經驗,一旦有橋梁連結,小島的旅遊觀光人數會增加,不過,停留時間可能縮短,在地小型的傳統產業也可能消失。金門大學幾年前一份對小金門的民調則顯示,若金門大橋通車,小金門民眾不論居住就醫、就學、就業,都會選擇大金門。小金門現有常住人口約四五千人,大橋通車後,小金門能留住和吸引更多住民嗎?小島生活、文化及生態,會不會因為一座大橋,而有了變化?
大小金門因為特殊的地理位置與歷史因素,保存與台灣本島不同的特色,當從無到有的金門大橋,串起大小金門之後,嶄新的地標將帶來什麼改變 ,金門人正持續尋找方向與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