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道 就只為了給碧潭吊橋好看?│灣潭重劃區的開發爭議

採訪/撰稿 呂培苓
攝影 許中熹 陳慶鍾 葉鎮中 劉啟稜 張光宗,剪輯 許中熹

台北碧潭吊橋上游一點點,新店老街區的對岸,新店溪沖積出一片寬敞的河階地,灣潭。這裡橫過新店溪到新店老街,有個全台灣碩果僅存的擺渡,新店渡。從空中俯瞰,一片綠意。幾十年前,從台北市區要到烏來溫泉,都要坐船到灣潭,越過灣潭,再坐一次船,然後沿著河岸往上游到烏來。

不過,自從台九甲新烏路開通以後,遊客入山不走灣潭,這裡越來越寂寞。2006年灣潭重劃會成立,32.28公頃土地要申請市地重劃,希望繁榮地方,也開始長達十多年的環評之路。最後審查會議,預計在2021年的四、五月舉行。

灣潭市地重劃以後,是可以容納一萬一千人的水岸山景大社區。不過這個開發計畫,卻有人反對,希望可以縮小開發規模。

反對者之一,是當過營造廠老闆的工程師王偉民。「早期台灣人的相片簿裡,都有碧潭的相片。如果這個山景沒有了,那這個碧潭就不是碧潭了。」王偉民回憶,以前的碧潭吊橋,四周是一片水光山色,現在只剩下南面和美山、灣潭這個方向,還有綿延山景。如果灣潭蓋了大樓社區,碧潭吊橋的美景,大打折扣。

但是王偉民反對開發,難道就只為了要給碧潭吊橋好看?其實他認為,灣潭這個開發規模,將有淹水疑慮。不是擔心灣潭以後淹水,而是擔心,灣潭將來做起擋土構造物(堤防),會使對岸的新店老街區淹水。

以往大水來的時候,河水受到新店堤防(一百年洪水重現期高度)的阻擋,就會泛到對面的灣潭。可是當灣潭也築起堤防,尤其計畫興建兩百年洪水期的堤防高度,那大水來的時候,對岸的新店老街就危險了。

不過,在環評委員的要求下,灣潭重劃會同意降低堤防高度,大家都只做一百年洪水重現期的高度,承擔一樣的風險。

但王偉民還是認為,少掉灣潭這塊平原來攤平洪峰,將會使新店溪下游有淹水疑慮,「攤平洪峰就是說,現在都是短延時強降雨,假設現在新店溪水漲起來,下游的景美溪也剛好這時漲大水,就會使得下游河水高漲,增加溢堤可能。如果河流沿岸盡量保留像灣潭這樣的平地,洪水就會被攤平。」

灣潭重劃範圍到底可以攤平多少洪水?水利署第十河川局局長曾鈞敏說明,如果是一百年重現期的洪水,「灣潭開發基地沿岸大約會有一公尺深的淹水區域,不會整個淹水。」

按照第十河川局的計算,灣潭攤平洪水的能耐似乎有限。不過,臺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副教授廖桂賢認為,「我們不能把思考只侷限在一百年的洪水,畢竟未來面臨的是極端氣候。更極端的降雨,很可能不會只給我們一百年重現期的洪水,可能是兩百年、甚至五百年、甚至一千年這麼極端,都是有可能的。」

照片提供 王偉明
照片提供 王偉民

政治大學地政系助理教授戴秀雄則強調,「還有一個更重要的是,你是在改變一個目前都是雜木林的地表。不管從生態價值,或放給水去淹的價值,恐怕都比你要去蓋房子來的高吧。」

由於水利法從2017年開始規定,開發基地要有出流管制計畫,也就是說,因為開發使得柏油、水泥路面,取代原本可以涵養雨水下滲的土地,因此必須有人工的替代保水設施,避免雨水一下子就衝到河流,漲高河水。戴秀雄認為,「灣潭的出流管制只做十年重現期的洪水預估,似乎太少了一些。」

台灣從2020年開始,人口負成長,一萬一千人居住規模的開發,還有必要嗎?

然而,1974年通過的「新店擴大都市計畫」在法律上賦予灣潭進行市地重劃的合法性,「所以台灣的都市計畫沒有好的退場機制」戴秀雄說。臺北大學的廖桂賢副教授也認為,還有必要這樣開發嗎?「全台灣的住宅數,大概九百萬戶左右,可是我們實際的家戶數只有834萬。也就是住宅量遠超出供給量,又以新北市超出的供給量為最多,超出了十六萬戶。在已經超出的情況下,灣潭又要增加一萬一千多人的規模,就不要提新北市其他地方,也陸陸續續在開發。」到時候真的會有人住嗎?這是教授們的疑問。

灣潭的環評可能在2021年四、五月進行最後審查會議,外界認為環評可望過關,地價因此上漲,投資客當然高興,而世居灣潭的老住戶,更是急著想過關,因為重劃書承諾在重劃期間禁限建。沒想到重劃之路迢迢,家屋殘破,早就不能住人了。如果沒有重劃,灣潭老住戶難道在21世紀的今天,還要繼續坐船渡河,或開車繞遠路嗎?「他們的聯外交通確實是問題,但是聯外的解決,應該是他們自己來頭痛,還是應該有壓力給新北市政府來做呢?」戴秀雄說。

灣潭重劃會十三年來,努力地跟上環評的腳步,只是極端氣候詭譎、人口負成長,灣潭的例子,提供大家思考,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國土規劃、都市發展呢?

集數
1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