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名人故居|留下社會共同的歷史記憶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 賴冠丞 張光宗 許中熹,剪輯 張光宗

歷史名人故居,作為對於歷史人物的尊崇,也成為一個時代的象徵,各國都會進行保護工作。在台灣,二二八事件中犧牲的湯德章律師故居,還有被奉為寶島歌王黃三元的家族老屋,都面臨開發拆除的危機。為了保護社會共同的歷史記憶,民間發起搶救行動。

二二八事件發生時,台南律師湯德章為了堅守正義,不幸犧牲,他的壯烈事蹟,為後世所景仰。台南市設立湯德章紀念公園,同時他居住的故居,也成為人們參訪的建築。

二二八事件後,湯德章家族受到極大壓力,生活並不順遂,經濟拮据下,1960年代將房舍賣給別人。接手的屋主相當愛惜房子,數十年未更動,但是最近因為生病,不得已必須轉售房屋,引發拆除危機。

李文雄深愛台灣歷史文化,在台南經營知名冰果室,得知湯德章故居可能被拆除,立即奔走搶救,希望政府能夠重視。台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出面邀集專家、民代與官員,共同商討如何保護這位台灣重要人物的故居。

湯德章故居,過去一度因為開路,計畫拆除,後來台南市政府修訂都市計畫,停止開路,解除危機。但是這次轉手變賣,新地主計畫拆屋,搶救團體進行文資提報,希望文化部指定為不義遺址,或是由台南市政府指定為古蹟。

新地主知道社會發起搶救行動,也願意配合,希望有人出面收購土地與房屋。台南市政府將故居暫定為古蹟,等待進一步審查,但是新地主提出售地時限。搶救團體擔心時間有限,在網路上發起搶救湯德章故居行動,最後成功募款兩千多萬元,解決拆除危機。但是要永久保存故居,以及常態編列整修、維護經費,還是需要政府出面指定文資身分,並且結合民間進行後續營運。

1960年代,曾有一首「素蘭小姐要出嫁」的台語老歌,風靡台灣大街小巷,演唱者黃三元被譽為寶島歌王。他在彰化縣埔心鄉的家族老屋,也因為建築相當有特色,成為地方知名景點。

這棟由黃三元父親黃義,在1940年建築的家族老屋,具有中西合併的特色。黃三元故居其實在家族老屋的隔壁,目前依舊保存。但是黃義所建的家族老屋,因為部分產權交易,面臨拆除危機,外界就以搶救黃三元故居,稱呼這場搶救行動。

埔心鄉長張乘瑜將黃三元的家族老屋,視為地方重要文化資產,長期推動地方再造,將老屋周邊的房舍重新整理,希望帶動觀光發展。目前在張乘瑜溝通下,黃義家族成員多數願意保留,並朝向指定文資身分發展。他希望老屋能保留下來,並以黃三元的故事,成立一間台灣歌謠文化館。

許多名人故居、歷史老屋,總是面臨家族沒落,無法守護老屋。甚至不知道搶救回來的故居、老屋,能有什麼作用。三百年前開墾屏東平原的崇蘭蕭家,利用搶救回來的家廟,作為推動地方文化的火車頭,開啟地方觀光發展。

日治之後,蕭家沒落,建於1881年的家廟跟著毀壞,二十多年前蕭永忠回到家鄉,成為家廟管理人,卻碰上開路計畫,要拆除部分家廟,讓他決心守護,進行重建。透過申請文資身分,獲得縣定古蹟指定。並且在重修過程中,意外發現傳統彩繪大師陳玉峰的作品。

修復完成的蕭氏家廟,不只是家族的歷史榮耀,也扮演地方發展推手,附近區域也進行了社區改造,一起建了深具文化意義的地方廟宇,提供傳統匠師展現技藝的空間,同時邀請居民參與,完成一條藝術巷弄。

蕭永忠的兒子蕭登峰,回鄉創業,透過新興傳播科技,將文資歷史網路化,吸引更多年輕人。打破過去文資只是歷史講古,加深互動遊戲的樂趣,在古老文本中,找尋新的文化經濟。

修復老屋,不只上一代的文化保留,更能為下一代開創生活,守護依賴政府與民間的共同協力,但是永續經營,必須有新的觀念,新的作法,讓過去的歷史,成為文化資本,世代經營永世留存。

集數
1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