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消失了

採訪/撰稿 郭志榮
攝影 陳志昌 張光宗,剪輯 陳志昌

淡水,以歷史古鎮聞名,卻在開發思潮下,不斷被破壞。許多僅存的歷史建物,面臨失去修繕,逐漸荒廢的命運。讓人痛心,歷史的淡水,將消失在時光之中,往日風華,不再復還…

新北市淡水區,議員蔡錦賢來到市定古蹟施家古厝前,指控古宅擋到道路開發,要求遷移古蹟,盡速開闢重建街的道路。他表示,淡水6號道路在1989年就完成徵收,2005年卻指定施家古宅為古蹟,原地進行修復,造成道路無法施工。

施家古厝建於1860年代左右,歷經清代與日治時期,房屋建築融合許多西方思潮,是淡水相當有特色的傳統民居。因為具有文資價值,在面臨道路開發可能破壞的危機後,民間緊急搶救,最後指定為市定古蹟,卻又因為擋到道路開發,修復預算在議會被凍結,讓修復工程停擺多年。

其實,淡水地區的歷史建築,不只有施家古厝面臨荒廢命運,在山坡上的淡水民選鎮長宿舍,因為見證地方治理發展歷史,被指定為歷史建築,現在修復重建也停頓。淡水文史專家蕭文杰表示,在文資法規上,淡水鎮長宿舍指定為歷史建築,就算面臨坍塌,只要重建就好,失去原屋保護的精神。

同樣的,公路旁的中野宅,有巴洛克風格的洋樓建築,還有另一棟淡水警官宿舍,用天棚、圍籬暫時保護老屋,但是內部已經腐朽不堪,這些都是淡水地區該保存,卻長期不修的歷史建物。淡江大學黃瑞茂老師指出,這些沿著山坡而建的建築群區塊,是最能展現淡水風華的歷史建物,呈現當時觀看淡水的視野。

舊有古蹟不修繕,新的開發卻不斷來臨。在新北市政府內,正在環評審議「滬尾藝文特區BOT案」,釋出國有土地,興建飯店、百貨公司和文化戲台,期限五十年。政府以興建藝文特區為名,實際招商興建大型新建築,讓原本的文化地景消失,成為淡水開發的新問題。

黃瑞茂指出,淡水有許多BOT案在進行,其中未來在小白宮旁要興建的高樓層住宅,更是將淡水原有面貌,破壞殆盡。環視淡水沿岸開發,聳立許多高樓層建築,黃瑞茂以「失控的容積率」,形容大開發下,完全變調的古鎮風貌。



淡水一直被視為台灣申報世界遺產的潛力點,卻是舊有歷史建物任其荒廢,新有高樓建築不斷破壞景觀。負責保護文化資產的政府單位,對於淡水區域性文化景觀的保存,至今未有完整保護計畫。黃瑞茂指出,淡水在巨變,保存不能單點式保存,而是必須以歷史區域的視野,開啟生活式的保存,讓僅剩的淡水風貌,不再惡化與破壞。

淡水在變,更多開發,更多高樓,取代歷史建物,以歷史文化聞名的古鎮,漸漸變成現代商城,申報世界遺產的願景,在更新的街區,傾毀的老屋間,如同一種反諷。當所有歷史景觀,淹沒在開發巨輪下,淡水終究走向消失命運。

集數
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