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保存」關鍵字

大甲溪的化石世界

2010-06-21

台中縣神岡鄉居民王鎮炎在偶然的機會下,一頭栽進了百萬年前的古生物世界,在大甲溪畔發現前所未見的化石。為什麼在亞熱帶的台灣,可以挖掘出北美洲的大象化石?在河床深處,又埋藏著多少不為人知的奧秘?

接管慶修院

2010-05-03

一個人縣府前誦經,不為祈禱,只為抗議。花蓮慶修院,爆發官民經營風波,當苦心經營的團隊,讓老古蹟有新生命,面對政府強制接管,文化又該何去何從?

修復的難題|在細節中找歷史

2010-04-19

建築物並不是我們想像中的冷硬枯燥,這些建築物,因為生活其間的歷史故事而變得有生命,當領悟到這一層時,我們看待古蹟就有了更深的感情,也才更能體會到修復古蹟,對一座城市來說有多麼重要.....

城市變形記|扭曲的城市容積失控中?

2009-11-09

在都會區,近幾年陸續蓋起了很多的高樓大廈,於是湧入了大量的人潮,但是周邊的環境、公共空間卻沒有整體的規劃,導致空間擁擠、雜亂,到底在我們所居住的都市當中,整體的規劃與發展,出現了哪些問題?

人間‧矮靈祭

2008-12-01

祭歌在向天湖畔吟唱,二年一度的矮靈祭,在臀鈴的牽引下緩緩登場,當神秘的祭典,成為觀光賣點,文化開始在現代與傳統之間徘徊。

遇見‧八卦力|看見屬於原住民部落的美

2008-12-01

觀光、開發,山區永遠不變的戲碼。當原住民祭典成為一種觀光魅力,部落如何抵抗開發的浪潮。

共和新村老味道

2007-11-16

位於屏東縣東港鎮共和社區,原本是日治時代的空軍基地,在國民政府播遷來台後規劃為眷村,居民多半是經過抗戰的退伍老兵。共和新村的綠美化程度,是屏東地區各個社區發展組織的重要參考,主要是因為在先天條件上,眷村腹地寬廣,再加上居民長期以來,在其原本日式建築的基礎上,各自規劃自家房舍周邊的綠地及花園,根據當地里長鄭新寶表示,共和新村綠化的生活環境,已經是東港人在清晨、午後的休閒運動空間,對東港居民來說,...

小來的等待

2007-10-12

一棟又一棟的豪宅、百貨公司在這裡搶建,這裡是台中市目前地價最高的第七重劃區。就在這寸土寸金的地帶,埋藏著一個橫跨四千年的故事……

守護三崁店之文史篇|追尋糖廠、神社歷史

2007-07-20

因為在三崁店糖廠舊宿舍區發現諸羅樹蛙,民間團體展開搶救行動,才知道這個地方。在拍攝過程中,慢慢接觸、了解土地的歷史,並擴及在這裡生活的人們所建構的地景與文化。由於諸羅樹蛙事件發展快速,拍攝擴及各個層面,包括文史、生態都有,寫稿的時候發現,三崁店的東西實在是太豐富了,決定做成兩集,分為樹蛙篇與文史篇。

風華再現三角湧

2006-10-16

環境的保護,除了自然環境外,人文環境也是需要關注的面向。三峽老街經歷三級古蹟指定、古蹟解除,保存過程中面臨居民強烈抗爭,到最後能夠透過靈活的思維,由政府補助經費,維持私產權的歷史聚落保存方式,留下三峽老街。這過程與投入的心血,是台灣文化環境保存的重要里程碑。

反思國家公園

2006-07-03

國家公園設立的目的,原本是以生態保育、文化保護為主,但是在因應旅遊浪潮下,常常是側重遊憩功能,忽略生態保育、文化保護的責任,讓生態面臨危機、文化遭到破壞,大演本末倒置的荒謬劇。

旗山老車站的漫長等待

2006-05-22

旗山老車站,見證旗山的百年發展,成為所有旗山人的共同記憶。但是火車不再來,車站變成廢墟,保存與拆除成為懸而未決的課題。在日漸凋零中,老車站像位歷盡滄桑的老母親,在旗山街頭漫長等待著,那顆感恩與追念的心。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