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生態」關鍵字

深海探祕

2003-12-01

在神話故事中,常寫著深海裡住著巨大的海怪,牠們會攻擊船隻與人類,傳說許多的航海人,也曾在夜晚看過,來自深海的神秘之光,對於深不可測的未知世界,人們總充滿著無限好奇與想像,古老的傳說來到真實世界中,一群海洋生態學者搭乘研究船,企圖運用現代科技,來解開深海中不為人知的生態之謎。

來自天堂的求救信|硨磲貝生存危機

2003-11-17

今年八月,我們的島節目收到來自澎湖的一封電子郵件,一封替硨磲貝以及軟珊瑚請命的求救信函。在接到訊息後,我們在澎湖生態旅遊業者蕭長汰夫婦的帶領下,抵達硨磲貝被採挖的”案發現場”。

海兔家族

2003-06-23

牠是一種神經很大條的生物,牠曾是巫術與魔法的象徵,牠還是「逐海藻而居」的遊牧民族,每年秋季在東北角的海蝕平台上,就可以看到牠們成群結隊的出現,到了六月以後,牠們又銷聲匿跡,這種很常見到,卻很少人知道的生物,有著一個可愛的名字「海兔」。

海膽存亡記|馬糞海膽的生存危機

2003-05-26

2002年一群海洋學者在墾丁海域進行馬糞海膽的復育,一項學術性的復育,沒想到卻引發一連串的保育效益,今年四月第一個由地方居民發起的海洋環保志工隊正式在墾丁後壁湖成立了,這群志工們會站出來,不只為了保護失而復得的海膽,也為了挽救珊瑚礁,更重要的目的是為了固守賴以維生的金雞母-海洋。

大海的翅膀|飛魚與漁民交織而成的人生

2003-05-12

在海洋裡有一種魚可以飛翔,一雙美麗的胸鰭,帶給人們許多神秘的想像,在台灣許多地方,流傳著古老的捕飛魚故事,漁民遵循傳統漁法,獵捕海洋中的飛翔者,近年來隨著美食主義與觀光風氣的盛行,從恆春到綠島紛紛興起飛魚季的熱潮,除了出海欣賞破浪凌空的飛魚,當然不能免俗的就是「吃」,於是價格低廉的鄉土魚走入了五星級飯店,也走出了危機…

禁鯊令|鯊魚在台灣

2002-05-13

對於鯊魚,我們的印象是什麼呢?是森森白齒的殺人魔?還是巡弋深水的海中霸主?我們對鯊魚的接觸,又來自哪裡?是高級料理的魚翅?還是平民口味的鯊魚煙?仔細思量,我們似乎並不了解鯊魚!

誰愛魚翅

2002-05-13

鯊魚和一般的食用魚最大的不同,就在於牠的身上,從背部、胸部到尾部,長有六到八片魚鰭,也就是所謂的魚翅,而正因為擁有這些高經濟價值的魚翅,導致鯊魚的處境更加險峻。

失落的天堂:東沙

2001-11-26

「東沙」對許多人而言,陌生又遙遠,直到民國88年,高雄市政府試辦「前進東沙」觀光活動,這個名字才漸漸在媒體上曝光,雖然「東沙」聽起來像是一個化外之地,然而我們對這塊國土的利用,不但一絲沒有減少,反而變本加厲。自古以來,這片沙是兵家必爭之地;這片海是漁民發財之處;這個名字是宣示主權的象徵;在這裡沒有居民只有過客,最後當來來往往的人們一一離去,留下的只是一座失落的天堂...

【珊瑚保育】黃水橫流|泥沙覆蓋珊瑚危機

2001-10-29

風特別多又特別怪,從台灣頭到台灣尾,很少縣市能倖免於難,四處橫流的黃泥,不只創下破記錄的災情,也讓看不見的海底生態,付出慘痛的代價,看守台灣小組在颱風過後,潛入南台灣墾丁及東北角海域,結果驚訝的發現,這一北一南兩大珊瑚精華區,正面臨前所未見的「泥禍」,人為的禍害,從山林延燒到海洋,即使藍色水晶般的伊甸園已成為一片黃海,海裡的住民仍默默承受著人類所給予的一切,風災過後的大自然,就像是一個被遺漏的災區。

【看守台灣】東沙:失落的天堂

2001-09-17

海、藍天、白沙、珊瑚礁,是東沙島給人的第一印象,這座看似遺世孤立的淨土,自古以來卻是兵家必爭之地,時空轉移,這顆有如遺落在南中國海的珍珠,已漸漸褪去戰地的神秘色彩,由宣示主權、保衛疆土的標竿,向度假勝地前進。

尋找珊瑚礁

2001-07-09

小琉球曾經是觀光發達的海上樂園,但是隨著人工化腳步,觀光業也開始急速沒落。這個小島原來擁有相當豐富的海洋資源,並足以吸引遊客停駐,但是人工漁港的興建與海底珊瑚的盜採,卻讓最珍貴的珊瑚逐漸消失,同時也讓海底資源快速耗竭。在中山大學宋克義教授的帶領下,我們潛入小琉球附近海域,為珊瑚進行體檢。

再見‧藻礁

2001-05-28

桃園觀音有片綿延四公里長的藻礁地形,從空中鳥瞰是如此壯闊,長年污染斷絕了藻礁的生命力,而觀塘工業區的設置,更將摧毀藻礁僅存的遺體,台灣的藻礁很可能在我們還來不及認識它的時候就消失。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