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保育」關鍵字

小溪流大建設 

2000-08-28

南投縣鹿谷鄉榮生會是台灣第一個民間河川保育團體,已在清水溝溪進行保育工作十多年。榮生會過去一直守護清水溝溪免於毒魚、電魚的破壞,並藉由宣導性質的各種活動維護溪流的生態環境。經過多年來的努力,毒魚電魚的行為雖然少了很多,但是河川防洪整治工程的不斷進行,卻是清水溝溪河川棲地被破壞的一大危機,更改變了人跟河川親近的方式與機會。輕微如清水溝溪,絕對不堪水溝化的河川整治方式。我們是否應用更謹慎的態度來聯繫河川與人的關係?

河中有魚

2000-03-20

文明總是發源於流域,,但河流也總是遭到文明無情的蹂躪。魚蝦漸稀,河水漸濁。大甲溪流域的生態破壞,並非是無聲無息,獨自安靜的混濁凋零。水中生物更不是憑空消失,沒有原因。走近大甲溪,看見河中有魚,河中仍有魚,只是岸上的人,看不到魚的眼淚,聽不到牠們的嗚咽嘆息。

莎拉茂鱒 對不起|環山部落的鮭魚冤獄

2000-03-06

1917年,日治時代的秋天,日本巡警在宜蘭發現了一名下山兜售新鮮鮭魚的泰雅族青年。因為鮭魚屬於寒帶的迴游性魚類,當時只有日本貴族能由日本進口與享用。環山部落的泰雅族青年堅稱是從大甲溪上游捕獲的。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交界的臺灣,怎麼會有鮭魚?因此以偷竊罪羅織入獄,由於事後找不到失主,改以違反出山規則,罰款了事。 這件鮭魚冤獄,成了臺灣愛國志土指責日本當局的重要題材。...

天地浮生|開發壓縮水雉、黑面琵鷺棲地空間

1999-09-27

因為喜歡在菱角田中活動,水雉又稱為菱角鳥。在繁殖季節時,後頸部鑲著耀眼的金黃色,羽色豔麗搶眼。而細長的腳趾,使水雉可以輕巧地漫步在浮葉植物上,華麗的外表加上優雅的姿態,也為水雉博得凌波仙子的雅號。

獼猴失樂園

1999-06-21

整個島嶼野放獼猴的計畫,是由農委會所資助的,計畫主持人為屏科大裴家騏教授,還有一位印度籍的動物學者「摩悌」,經過一年多來的實地勘察,動物收容中心最後選擇了距離馬公港不遠處的無人島「四角嶼」,做為台灣獼猴野放的地點。

海島新樂園

1998-11-15

船長林國正載著興奮的同村友人,從石梯港出發,這次的航行,是為了探訪居住在藍天碧海下的海中精靈--海豚。他是花蓮當地的漁民,而現在他是賞鯨行動的開拓者,雖然有人說,賞鯨是觀光的明日之星,但他並不確定,這艘船是不是真的能航向海島新樂園。

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