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A祕魯-傳統作物新航路

採訪/撰稿 林燕如
攝影/剪輯 張光宗

在廣闊浩瀚的熱帶雨林,這棵高大雄偉的樹,格外引人注目,它是巴西堅果樹。亞馬遜熱帶雨林的巨人,最高可以生長到五六十公尺高,差不多是二十層樓高。而這次的故事就要從它說起…

同行的祕魯居民告訴我們,從來沒有人確切的說明巴西堅果樹的年齡,巴西堅果樹平均壽命超過兩三百歲,甚至還有超過五百年的紀錄,更讓許多人感到好奇的,這種樹一年只結一次果,而且要七十年以上才能結果,它的果實又有著堅硬的外殼,掉下來有如小型砲彈,到底它在大自然裡,是怎樣演替的?

這個謎團直到最近幾年才被揭曉,生物學家發現,有一種叫做刺豚鼠的動物,他們有著尖銳的牙齒,能夠咬破巴西堅果堅硬的外殼,但是這種動物的腦筋不太好,經常忘記自己吃到一半的堅果藏在哪裡,於是讓巴西堅果種子有了發芽的機會。

巴西堅果樹,除了提供動物食物來源,也是瀕危物種哈比鷹築巢的地方,哈比鷹喜歡住在高大的堅果樹上,一旦巴西堅果樹消失,哈比鷹就有可能跟著滅絕。有人統計過,一棵巴西堅果樹平均有四十二種動物跟它互動,因此它在雨林生態系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



更特別的是,巴西堅果樹只能在自然原始雨林裡繁衍,因為它的開花授粉必須仰賴特定的蜜蜂,而這種蜜蜂又只能靠特定的蘭花來交配繁殖,這環環相扣的生態系,讓巴西堅果樹的故事,就像是熱帶雨林裡,交錯複雜生態系的縮影。

但隨著開路、人為開發,讓熱帶雨林面積縮減,巴西堅果樹的數量跟著減少,處境岌岌可危。這不只是巴西堅果樹的悲劇,更是熱帶雨林所普遍遭遇的問題。1992年聯合國就在關注這類的議題,認為生物多樣性貿易Biotrade(Biodiversity Trade)是解決問題的答案。2002-2003年左右,聯合國底下的全球環境基金開始在祕魯和哥倫比亞、厄瓜多三個國家內推動生物多樣性貿易計畫,他們認為藉由貿易的方式,就能讓原生物種繼續存在,又能替雨林居民帶來收益,達到永續雨林的目標。

另一方面,祕魯政府為了避免雨林遭到過度砍伐,開放農民申請巴西堅果的採集,讓農民擔任管理雨林的角色,每次租約四十年,每五年會查核管理計畫,瞭解這塊土地的運用狀況。

由於巴西堅果是老天爺的產物,產量難以控制,因此祕魯政府准許有採集權的居民,有計畫性的砍伐其他樹種,但最多不能超過申請面積的10%,同時要補植樹苗,祕魯政府用這樣的方式,來管理珍貴的雨林資源,減緩物種的消失。



Candela生態組織從1991年就以公平貿易的方式,直接和採集者收購巴西堅果。在生物多樣性貿易興起後,由於認同生物多樣性貿易的想法,Candela生態組織和一些具有相同理念的團體組成『道德生物多樣性貿易聯盟』,他們認為商業行為跟應該尊重當地文化和土地,擔負社會責任。

生物多樣性貿易是個概念,主要在於保護原生物種的多樣化,實際操作的當然不只是巴西堅果,其他來自祕魯亞馬遜流域或是安地斯山上的特產,都是生物多樣性貿易的對象。譬如像只在海拔三千公尺以上才能生長的藜麥,是高山住民的主食,營養價值高,經過推廣後,被廣泛運用在各種食品上。

位在利馬的這家餐廳,有藜麥釀的啤酒,還利用當地傳統食材來製作異國料理,吸引不少饕客造訪,藉此把傳統食材推廣出去。



負責執行祕魯地區生物多樣性貿易的專案負責人Jaime,最擔憂的就是傳統作物面臨基改作物的威脅。長期以來,基改作物都試圖要進入祕魯廣大的農業體制內。祕魯的生物多樣性豐富,是許多物種的原始種子庫,像大家所熟悉的玉米和馬鈴薯,就發源自安地斯山脈,一旦開放基改作物,等於是將全球種子庫的門戶,開放給基改作物進入。

我們對基改作物的影響還難以掌握,將來會發生什麼情況無法預料。Jaime認為,推動生物多樣性貿易,不光是物種層面的考量,還要注重經濟和社會層面,必須要讓生物多樣性與居民生計做結合,才有可能永續。



食物是我們每天都會接觸的東西,卻很少人認真去思考餐桌上的點點滴滴,從糧食安全的思維來看,保有食物來源的多元性,是降低糧食危機的好方法。

貿易可以載舟可以覆舟,如何將這個工具妥善地引導,適當發展,操控者的態度就很重要。生物多樣性貿易就像諾亞方舟,航行在這商海裡,我們是否能乘風破浪,走出屬於自己的路?

集數
681